其實這部電影的定位還挺尴尬的。你說它科幻吧,似乎又沒那麼科幻;你說它喜劇吧,其中的某些喜劇元素确實讓人深感不适,刻意的煽情又顯得掉價。總的來說,是有些做作在裡面的。

但作為“國内首部科幻喜劇”,《獨行月球》确實做得還蠻成功的。當然,這樣的成功與國内其他看得讓人頭疼的科幻電影有不可分割的直接關系(全靠同行襯托)。

當我們想到“科幻電影天花闆”《星際穿越》時,除了浩瀚無垠的宇宙與令人歎服的科學理論,不得不提的還有支撐着庫伯一路前行的“回家”的承諾。是的,再完美的科幻觀,再強大的科學理論,缺少了情感鍊結,也無法成為一部優秀的佳作。情感的鍊結永遠是一部電影中的動人之處。而在這方面,《獨行月球》同樣以“回家”一情感鍊結彌補了電影總體上的些許不足。

行星撞擊地球後,無論是獨自一人守望在月球上的獨孤月,還是生活在黃塵遍地的地球上的人們,都陷入了人生中的至暗時刻。前者因種族的滅絕而絕望,後者因看不見希望而堕落。當他們感知到彼此的存在後,都将彼此視為自己的希望,視為支撐自己的動力。在這樣彼此激勵的互動過程中,兩方的感情逐漸深入。這一情感,鍊結的是大愛,是構成“将小我融入大我”式結局的必然性之一。

在這樣一種大愛之下又涵蓋了獨孤月對馬蘭星的小愛。這種沉默且不溢言表的遺憾之愛成了打動觀衆的重要情感鍊結與影片中浪漫的大部分因素。一句簡單的“馬蘭星,帶我回家”将獨孤月曾經暗戀中那份小心而又美好的愛意、“隻差一步”卻與心愛之人無緣再見的心酸和對家鄉的熱切思念等多種情感表現得淋漓盡緻。

注定無法回到地球的獨孤月變為在一旁默默守護着地球的星環暗示着小愛與大愛中的遺憾,為《獨行月球》的喜劇元素中平添了一筆悲劇的英雄主義色彩,雖是老套路,但在全片的鋪墊下仍舊能感動到不少觀衆。

《獨行月球》嚴格來講并不算多優秀的科幻電影,為人诟病的地方也不少,但不得不說,在鮮有優質科幻電影的中國,《獨行月球》真的邁出了還算成功的一步。

(總結:全靠同行襯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