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本來想去看大片的,但是我媽自李煥英之後很喜歡張小斐,就讓我帶她去看交換人生。

說實話,對于一個看過很多喜劇電影,經常網上沖浪的人來說,劇情裡的一些發展和梗來說是可以猜到的,所以《交換人生》對我來說就是一部中規中矩的喜劇。

可我媽媽卻很喜歡,最開始金好講保健品課程的時候,我媽說這種課她也上過,演到保健鞋的時候,我媽說她也有一雙,金好媽媽在催婚的時候,我媽也會小聲加一句,你們年輕人現在都不想結婚。結束的時候我媽還意猶未盡的問我,變成鵝就結束了?他兩最後成了嗎?

或許對于“媽媽”們來說,過年合家歡的意義一部分在喜劇電影的劇情完成,一部分在于自己的家人願意陪她們去看一場看得懂又有共鳴的電影。

我們看完或許覺得不夠好,寫下評語打下分,這無可厚非,但對于喜歡這部電影,又不會去打分的觀衆,等他們口口相傳告訴身邊人的時候,這部電影或許就已經因為評分不高影響了排片,消失在院線了。

電影是藝術也是消解生活壓力的方式,高要求一定沒有錯,但以“評分”論成敗,或許也會讓很多普通的,不熟悉網絡軟件的,甚至隻是單純喜歡合家歡喜劇的觀衆失去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