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歡顔》時,我以為老孫part隻是鋪墊,結果已是全劇高光。誰懂啊?

概括一下:前半段“三個金條引發的血案”,後半段“三個巴掌引發的麻煩”。平均四集費一個影帝,他們以仇人繼承制的方式,接力運送董子健。最後,影帝非死即傷,徐天高山仰止。金條任務完沒完成?不重要,隻有馬天放受傷的世界肯定是達成了。

怎麼說呢?就是,吐槽都不知從何說起。因為通篇一股精神不穩定的氣息。

年初就知道《歡顔》了,因為迷戀《三體》淼淼,特意關注了一下魚旦老師的新劇。沒想到上映那麼快,這劇從導演、題材到陣容,都有股子爆款相,開播後,發現這劇的神奇之處——劇情槽點一籮筐,不過依然能一口氣炫好幾集。我感覺這劇屬于“神神叨叨但莫名其妙能看進去的”,直到俞亦秀自殺。

怎麼說呢,far away......

先說優點:總導演徐兵一定是要創造徐天宇宙吧?他的民國劇,班底都挺過硬,演員演技在線,連主角名字都用同一套。他參與的高分劇《紅色》裡,深藏不露的“同福裡柯南”張魯一自不用說,尚未油膩的周一圍、上海灘小流氓蘇公公、聰明婉約的中年少女陶虹,都值得一觀。

這部《歡顔》作為X劇場出品,“革命主題下的小人物”本就是徐兵的舒适區。結構上,少見地采用了民國版公路片形式,圍繞着一枚“唐僧”,各路“悟空”悉數登場。一路失去,一路放下,一路成長。演員陣容更強大到匪夷所思,除“唐僧”董子健外,幾乎都是影帝級的中生代實力派。

作為短劇,《歡顔》前四集的節奏也拿捏得極好,每集都分布着不小的懸念、伏筆、反轉和爆點;加上不多但神叨的喜劇元素,導緻我隻有一邊吐槽一邊往下看。

再說說這劇的槽點,這我可就不困了。

前半段所有的流血犧牲,全起源于一個皮夾子,董子健你就說自己是不是個“作精”吧?後那火車上被救的女的,人家冒死救了你,你轉眼就把人家的三根金條傳揚出去了?孫叔被迫露了富,結果被接力算計了一路。恩将仇報的火車女,你是不是個史詩級的碎嘴子?要不是她以後都不出現了,我都懷疑這是個資深反派。

前幾集圍繞當鋪的劇情,也有幾處想不通:首先,孫叔是怎麼知道俞亦秀的?前無鋪墊,後無交代。他跟這個縣城,也一副“既熟又不熟”的樣子。能找到炸藥王,卻連縣城ABC都要靠打聽。知道俞,卻不提前搬出來,後續一堆麻煩感覺90%都是自己惹的。到中槍後繃不住了,又掙紮着到土樓堵俞亦秀,萬一那天人家不在呢?感覺很随機啊。

然後是“蘇區的威信”,聽上去挺感人。但是孫叔,你在見到俞亦秀前,從來沒自稱蘇區人。就算報複了七爺,人家也不知蘇區該為此負責吧?金條上又沒寫名字,就,感覺維護威信維護了個寂寞。

還有七爺和他的閩西治安隊。挺有意思的一隊人馬,自行車武裝,真.輕騎兵。白天,輕騎兵奉命折返,結果,深夜炸當鋪時才趕到,七爺的車有開出那麼遠嗎?胡蠻和馬天放也是,既然任務都是搶當鋪了,還拿固定工資?雖然想表現孫叔紀律嚴明,那也足以讓包括胡馬和我在内的三人一臉懵逼。

還始終沒想明白的一處是:搶完當鋪後,七爺是怎麼比孫叔還早地趕到王家的?他哪來的線索?劇情裡,七爺隻說“把與老孫有接觸的都找來”,但孫找王本身就是秘密任務吧?天知地知,孫知、王知、徐知、驢知,連老中醫都不知,我掰着手指都不知道是誰洩的密。難道是負傷的馬天放?有可能。為了報複孫叔說他快不行了,結果,下一集又行了。

最不能忍的是孫叔的人設。廖凡,你是不是首次在銀幕上扮演一個“嘴強王者”?是你就眨眨眼。

“交個朋友”“沒錢”“原價贖”“路走寬些”,哪一句都在暗示自己不好惹。然後,該被蒙汗藥放倒照樣放倒,該被吊着照樣吊,該中槍照樣中槍。手裡槍都沒一把,震懾荷槍實彈的當鋪,純靠一身自信呗?跟七爺過招,怎麼口頭刺激對方怎麼來,除了第一次能理解為“制造内部矛盾”,後面的更像單純嫌自己受傷太少。唯一一次放大招,主要靠炸藥王的專業技術,結果金條還被胡蠻截胡了,仨幫手一死一傷一逃,戰損比感人。

有一說一,論單兵戰鬥力,還不如胡蠻。

再說說俞亦秀。雖然我是張魯一迷妹,但他一出場真的,一股子仁波切味。難看到新高度的發型,甚至不如他在《嫌疑人x的獻身》裡演的數學老師。而且,這角色究竟是什麼人設?我到他死都沒看明白。主打一個呆萌?七羅漢堅決不換頭人、他指定六爺接手就能接、知道搞占蔔精神控制那一套,看上去不像個傻白甜。要說他很有手腕吧,劇中,他作為資深宅男.英語初階學者.自由的靈魂.禅讓制踐行人,好像又沒啥說服力。暫時,我隻能将他理解為一個神神叨叨、需要成長的“二代悟空”。頭疼。

後幾集,俞亦秀的成長性似乎不錯。明顯能看出人設逐步清晰化——一個有些迂腐、有些理想主義的“人上人” ,曆經磨難後,逐步回到人間、見識世情、向死而生。其中,有“打碎舊世界”的寓意,也預示着個人的涅槃。挺值得期待,“讓我再享受一下”。

然後,最新一集裡他自殺了。我就yue了…

他忍受胯下之辱換得了“千萬裡”自由,結果,沒走出福建就自殺了,還是以“賭敗”告終。内心崩塌和用命守信,我都理解,但對普通觀衆的說服力太差。這涅槃的路數,太刺激了。人物弧光過于大起大落,我心髒受不了。

以及,導演是對“割手指”有什麼執念嗎?隻要叫徐天,在每部劇裡必喪小拇指,這是什麼魔鬼趣味?關鍵是,被你救下的老俞也就多活了一集。

進入浙江後,叙事節奏明顯放緩,神經質的程度有增無減。

“裝慫狠人”章加義為了三巴掌,去上海尋仇就離譜。他溫柔賢惠的老婆美蘭,這時候不勸一下嗎?為保命,兩口子又不是沒在亂世裡彎過腰。這時候,你男人就必須硬邦邦了?

“最慘打工人”馬天放,一回上海就性情大變。從一個性情缜密的反派,變成嗑瓜子都被人嫌棄的癟三。如果他死于上司崔萍把他的命賣了,還能深刻一些。結果,就被一個亂入的徐天崩了,下線得潦倒又潦草,弄得我很同情他。

假仰止是真漂亮,戀愛腦晚期就算編劇設定,我可以強行理解。可是,她連帶着徐天本不富裕的智商也雪上加霜。命案的第二天,他倆就非要出門沿街吃西餐,生怕自己目标不夠大?而且,這姑娘的血條憑什麼那麼厚?又割腕又身中兩槍,最後一槍還打在胸口上,結果哔哔哔說了一堆話,然後死于極速飙車。六嬸及其跟班們,則多數死于一刀斃命。講真,這劇人物的生命力毫無規律可循,全憑編劇心情。

畢竟,血條最厚的是徐天本人。18集下來,全身布滿了彈孔,卻比哪個反派都生龍活虎。而每個勝券在握的反派,都在忙着凹造型,等着自己下一秒被反殺。但凡他們開槍果斷點,徐天都出不了閩西。編劇就是要這樣開金手指,找誰說理去?

關鍵是,你們把反派寫得那麼降智,顯得正派也很蠢诶。

随機性更大的是我黨與徐天接頭。這個決定性時刻,全靠撞車甩出的半顆信物呗?如果信物不掉出來呢?如果徐天被撞死了呢?旅店老闆說他們“早就暗中觀察”徐天了,我眼拙,沒看出他們為此有啥布局。除了擦擦血迹,你們是遞話了還是試探了,是勸誡了還是保護了?徐天在上海,依然自由自在地,滿街當活靶子。如果地下黨都這麼掌控局面的,确定能順利實現建國大業麼?

罵完劇情,繼續說一衆配角,有的卻比主角精彩。

俞先生出場之後,我在演員身上看到了好多人的影子。二爺身上,我看到了《夏洛特煩惱》“馬什麼梅”;六爺身上,我看到的是《雍正王朝》十三爺;俞亦秀身上,我一會兒看到神棍,一會兒看到嘉靖,一會兒看到堂吉诃德,一會兒看到《紅色》裡被逼着革命的徐天。不過,七爺一出場,我直接就看到了宋小寶。

配角們主打一個個性鮮明:馬天放居然是一隻“黃雀”,八塊蠻好。當鋪掌櫃也不容易,最近持續犯太歲,總有人來叫闆還不自證身份,有一個居然來了就燒房契、地契、分錢,萬一是假冒的,換我也得抹脖子。郭副官一邊殺人一邊不忘吃馄饨,又荒誕又邪性,這人令人過目不忘。

吐槽了那麼多,是覺得它一開始神神叨叨得忒有個性,一種精緻的荒誕,神叨中又摻雜着一絲浪漫和莊重。尤其是兩人給“趕牛老者”描述新世界的那段,意境悠遠,台詞熱血,是不輸電影的質感。“歡顔”二字,一下子就落了地。

後面,劇情從第八集急轉直下,除了假仰止的設定挺有意思,其它是驚吓大于驚喜。本以為這是一部劇版的《讓子彈飛》,結果,最後是姜文大型山寨秀。我不李姐。

有人說,此劇就是荒誕派,不能用常人的“理性最優解”去理解,說邏輯不通的就是不懂浪漫主義。主創們為此還開了直播,“揭秘”了很多細節來自證合理性。我覺得純屬PUA。《歡顔》的根本問題是不會講故事,導演沒有能力僅僅通過劇本身,成功地把觀衆帶入他的世界、共情他的人物。因為從結構、劇情到角色,《歡顔》都充滿了斷點,做不到圓融自洽,結果,隻能靠主創直播間的大量喂料,和場外觀衆的自行腦補“救場”,很難說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舉個例子。

浙江篇裡,刀美蘭已被章加義送走,又執意折返。這裡的動機鋪墊不夠,顯得女人很“作”。如果導演給美蘭墊一句:“我了解老章。我不回,他必死,因為沒有牽挂了。回了,說不定都能活。要是實在運氣不好,就算死,我倆也死一塊”。似乎,觀感就,順了一點。後面章加義為了三巴掌複仇,動機同樣太小。導演如果再給老章墊一句:“馬天放不死,這輩子咱們都得逃亡,我不想讓你和兒子這樣。”似乎又,順了一點。——你可以說,這樣墊話不酷,但至少在試圖邏輯自洽,比較顧及普通觀衆的死活。否則,真要逼死像我這樣的強迫症。

不過,劇情上的斷點,沒有人物崩得厲害。

看演員陣容,我本來以為《歡顔》能塑造幾個經典的銀幕形象。結果,一個癡呆少爺、一個嘴炮王者、一個秀才神棍、三個純愛戰士加一個基情大亨,真就一個正常人沒有。難道我是在看民國版《俗世奇人》嗎?

我承認,任何時代都存在芸芸衆生難以理解的人——阮籍、譚嗣同,極度理想主義極度熱血,都真實,都尊重。可是,這劇的奇人濃度是不是過高了?就算是漫才,都得一個怪人配一個常人。誰的前後左右都是譚嗣同?一群這樣的人圍繞着徐天,徐天你不覺得魔幻嗎?

比人物塌得更厲害的是結構,通篇懸浮、走哪算哪、有始無終。相比之下,劇情的磕絆都算小問題。

《歡顔》的主線是什麼?送金條、找仰止。内核是什麼?追尋與成長。我就很納悶,“純愛戰士”俞舟與柳條那段,跟主線有什麼關系?看着白花飄落非常詩意,整段拿掉又完全不影響。而徐天,真就任性發育。死去的老孫、俞亦秀,在他身上留下了什麼痕迹?不知道。好像除了最後那一下“孫式奪槍”,沒了。徐天從俞舟、章加義身上,又學到了什麼?不詳。18集下來,時而感覺徐天毫無長進、傻了一路,時而感覺他爆發式升智,能把最後的連環套設計得明明白白。

所以,徐天最後完成革命任務,在我看來毫無“水到渠成”感,充滿了強行大團圓。感覺他的起點、人設和經曆,都可以忽略不計,他最終必将學會砍手指、黑森林、埋炸藥這“三闆斧”。因為他也叫徐天,《紅色》裡的徐天都會,他憑什麼不會?

傳奇劇又不是獵奇劇,荒誕派又不是怪誕派。頭疼。

這也是為什麼,有人覺得馬天放下線後就不好了。其實,是俞亦秀下線就走向詭異了。也不對,明明是老孫下線節奏就不對了。有個網友說得好,感覺“導演明明隻想為一碗醋包頓餃子,結果中途又整出了醬油和燒賣,最後,是蘸着蚝油吃了小龍蝦”。哪哪不挨着,越往後越亂,這還怎麼評?

徐兵還是那個導《新世界》的徐兵。遇上他是影帝的劫數,看完劇是我的罪過。

我承認,這劇也許埋了很多隐喻。我這人還特别喜歡找隐喻,八集之前,我對琢磨這些充滿興趣。但,這劇,成功治好了我的诠釋綜合征。

這是我當時發的貼:

PS:我單方面宣布全劇最帥男人——俞先生的保镖。他也許預示着亂世裡“力量”的重要,但時代的車輪碾過,原始蠻力在軍閥和武器面前,不堪一擊。

再PS: 懷疑俞亦秀隐喻的是各種走不通的改良主義。建國前我們嘗試過各種道路、各種思潮,跟革命相對的,就是溫和改良。這一派多是大儒、知識分子,有明顯理想主義的一面,也有着難以擺脫的舊思維。改良派在書齋裡,摸索了很多條道路,但多為空中樓閣。又不掌握武裝,在現實中處處碰壁。可你又不能說他們的信仰不真誠,他們自有一套信仰,也願為之付出生命。最終,基本都失敗了,還是要靠中共把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帶着老百姓,打出一片新天地。

這麼一想,說老孫有點左傾盲動,似乎也說得通。那麼俞亦秀也可以隐喻右傾投降?他的矛盾與混亂、他最終的死,似乎又有點子深意。而且必然了。

現在,我懷疑編劇沒這水平,純純就是降智。

因為八集之後,我的表情隻有一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