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麒麟跨界演大男主怎麼可?不好意思小可愛真香了!商戰拍了這麼多劇了哪還有新意?不好意思‘拼刀刀’和‘蘇甯毅購’又真香了!男頻劇哪有塑造好女性角色的?不好意思蘇檀兒和聶雲竹也真香了!”

從觀望到真香,從欲罷不能到瘋狂求加更,是不少觀衆追《贅婿》時心路曆程變化的真實寫照。《贅婿》的熱播,也帶動了廣大用戶對原著小說的追捧。

據2021微信春節數據報告顯示,春節期間,《贅婿》原著小說成為微信讀書閱讀次數最多的圖書,其次是《三體》《明朝那些事》《唐人街探案3》《飛行家》(《刺殺小說家》原著小說),劇粉與原著粉流動循環,雙向反哺,成為了劇集熱度發酵和原著影響力再破圈的推手之一。

《贅婿》是繼《慶餘年》後,新麗傳媒、騰訊影業、閱文影視“三駕馬車”打造的又一部網文IP改編小爆款。劇集熱播期間,筆者采訪了該劇主創團隊導演鄧科及制片人劉聞洋,與他們探讨了《贅婿》制作過程中的方方面面,希望一窺網文IP改編的心得與空間。

可以說,《贅婿》的走紅離不開“三駕馬車”日益緊密、默契的協同機制。與《慶餘年》類似,《贅婿》這次也抛開市場傳統模闆,在創新與獨特質感打造上面下了不少功夫。專業化生産及多維度創新,兼具節奏快、喜劇化、有網感、有梗,共同成就了《贅婿》,也為網文IP改編帶來了新思考,以及更大的想象空間。

誰說網文IP改編,尤其是男頻IP改編出圈難?關鍵在于是否找到了對應此IP的正确打開方式。

工業模式下的“高能産物”

2017年,騰訊影業在年度發布會上官宣《贅婿》這一項目後,該劇便緊鑼密鼓進入了籌備階段。經曆兩年多的劇本基礎建設、後期修改,《贅婿》于2020年開機制作,于2021年與觀衆見面。

這次高質量、快節奏的内容創作,與騰訊影業、新麗傳媒、閱文影視這“三駕馬車”形成的高效化與專業化生産模式密不可分。

首先,在IP篩選階段,騰訊影業及閱文集團就對《贅婿》原著進行了專業評估,從故事風格、價值内核等多維度确認了其改編價值。

IP評估完成後,騰訊影業和閱文集團通過對《贅婿》原著用戶的大數據洞察和内容偏好了解,為影視改編規劃了系列開發,并敲定了第一季40集左右的内容體量。

在此基礎上,騰訊影業發揮連接作用,引入新麗來主拎制作,在編劇秦雯的基礎改編上,以制片人劉聞洋及劇本總監鄭卓群為首的新麗團隊進一步明确了劇集基調、角色性格等劇中關鍵故事人物信息。之後,以導演鄧科為首的團隊又對體量巨大的原著進行了“二次創作”,選取了原著中江甯篇、霖安篇、武都篇中的精彩内容,從長度與内容上進行了改編調整。

“我們把原著按照章節拆成了一個個小篇章,重新對篇章進行了篩選。除内涵和價值外,原著小說提供了大量豐富情節,我們在裡面進行了内容挑選和重新包裝,最後構成了《贅婿》今天的狀态。”導演鄧科說道。

在“三駕馬車”模式下,閱文的IP改編依靠的不僅是内部力量,還有外部力量,即根據IP定位與風格尋找最合适的優質導演、編劇等共同轉化精品内容,《慶餘年》《贅婿》都是“三駕馬車”模式下内外合作的代表案例。

從《贅婿》播出後的成色來講,以導演鄧科、制片人劉聞洋為首的創作團隊無疑是最适合《贅婿》的。

如《贅婿》雖定位輕喜劇,但其在前二十集的内容中融合了奇幻、喜劇、愛情、懸疑等衆多元素,被觀衆評價“擁有多變風格下的流暢感”。這要歸功于導演鄧科的經驗深厚,他曾打造過愛情奇幻劇《我的奇妙男友》《柒個我》、青春校園劇《人不彪悍枉少年》、民國推理懸疑劇《紳探》、探案劇《旗袍美探》等多類型作品,對各類元素的運用技巧爐火純青。

談到項目的整體開發過程時,導演鄧科感慨:“整個主創團隊對《贅婿》方向的拿捏都很一緻、很準。”确實,有了“三駕馬車”在全流程的一體化協作,《贅婿》在宏觀大方向上避開了很多彎路,這也為細節創作留出了更多時間。如為了讓濮園詩會、太平巷之戰等高潮段落呈現出最好的效果,主創團隊對這些片段進行了反複打磨。

從項目評估到劇本創作,從内容開發到定檔後騰訊影業、新麗傳媒、閱文影視整合三方資源進行聯合宣傳,專業化與高效化貫穿了《贅婿》制作的全過程。而這種工業模式下的生産思維,也成了《贅婿》成功的先決條件。

現代化創新成就流行基因

當然,如IP評估、項目宏觀把控、創作團隊篩選等影視生産中的工業化思維,對一部作品帶來的裨益是主創團隊更能清晰感受與洞察的。對觀衆而言,判斷一部影視劇的成色如何,是從最直觀的内容呈現效果出發的。

作為開年後衆多男女老少欲罷不能的“搞笑下飯劇”,《贅婿》最吸引觀衆的亮點之一,便是它區别于以往市面上網文改編作品的“新”,這種新源于它在喜劇風格上的創新,也源于它在觀劇氛圍與角色塑造上的創新。

搞笑是第一生産力,但不同于《慶餘年》中融入“智商盆地”等趣梗的幽默诙諧,《贅婿》的搞笑是與全劇的主角人設、劇情設定、細節橋段融為一體的。

就如主角甯毅與蘇檀兒,帶着現代記憶與思維的甯毅擁有高智商和殺伐決斷性格的同時,内心也住着一位小可愛,而女主蘇檀兒對外高冷搞事業,對内則搖身一變成為愛情裡的純情少女。前者“扮豬吃老虎”的反差萌與後者“外剛内柔”的性格差,頻繁碰撞出笑點,如蘇檀兒為圓房“火燒耳房”,甯毅欲迎還拒配合演戲的片段,被觀衆打趣“都快笑出腹肌了”。

劇情設定和細節橋段上,甯毅自我攻略“嶽父是反派”後的高能反轉、七尺男兒穿紅妝坐花轎的清奇畫風、“拼刀刀”促銷大法的機靈逗趣等,也在持續輸出笑點。

此次,《贅婿》定檔春節播出,頗有一份男女老少觀衆“通吃”的自信在其中,這背後有劇集輕松快節奏的風格優勢支持,也倚仗于劇集在觀劇氛圍上的合家歡屬性。

《贅婿》的合家歡氛圍源于精彩群像人物的塑造,除主角外,如愛女在心口難開的老父親、催生狂魔老母親、有着不同人生困擾的男德學院F4、一心匡扶正義的江湖女俠、心懷天下的秦相等,合力構成了該劇層次豐富的群像戲。這些家庭、江湖、廟堂中性格迥異的個體,讓不同年齡段、擁有不同追劇需求的觀衆都能在《贅婿》中找到自己的興趣點。

除輕喜劇風格與觀劇氛圍的創新外,《贅婿》還有一“新”,即它打破了網文IP改編固有的男頻與女頻思維。劇中,《贅婿》對男女性角色的塑造同樣出彩,它提倡的兩性關系是平等的,也是面向現代觀衆的。

“小小贅婿,大大天地”,劇中由甯毅及男德學院F4組成的“贅婿團”雖出身微寒,但始終積極進取;如蘇檀兒、聶雲竹等女性角色也在努力打破當時社會對女性的偏見,追求人生價值的實現。

導演鄧科談及創作初衷時表示:“我個人在創作上是不區分男頻女頻的。像一些早期的内地劇和港劇,它們就囊括了家國情懷,也有主角的情感戲、家庭戲、甚至瑣碎故事,這些都讓它很好看。一部戲就是一個小的社會縮影,我希望觀衆能在裡面體會到七情六欲。最開始做《贅婿》劇本時,我和編劇就一起定下了這個基調。”

無疑,隻有創新才能讓一部連載十年的IP在當下時代找到自己的市場。此次《贅婿》在創新上的開拓,得益于經驗深厚的主創團隊對内容風格與内容設定的火候掌控,也離不開“三駕馬車”的協同。

《贅婿》是來源于閱文的IP,閱文提供了其對原著的理解,以及對網文用戶影視消費偏好的了解;騰訊影業挖掘了IP改編潛質,并貢獻了其強大的組局能力,新麗則展現了其精品化創制能力以及對劇集市場用戶需求的洞察。

爽感與深度的“共鳴曲”

《贅婿》上線不到十日,催更大軍便大規模出動在視頻網站留言催更:“更新太慢了等不及啊!”加更安排上後,觀衆喜大普奔,紛紛打趣“婿,你出息了”。

觀衆的喜愛值越高,代表着一部劇越成功。此次《贅婿》的成績,不僅與它的創新有關,也離不開它獨特的“爽劇特質”及渾厚的價值内核。

《贅婿》中,主角甯毅以現代金融界巨頭的身份回到了古代,現代商業思維助力他在古代商賈市場大展身手。

蘇檀兒因被二房針對,用于開業的庫存布匹全被淋濕,甯毅巧用“拼刀刀”促銷大法争取到了備貨時間;競争對手烏氏企圖借助歲布生意搞垮蘇氏時,甯毅利用現代商戰原理反将一軍。前二十集中,主角甯毅一路兵來将擋水來土掩,劇集“爽感”渾然天成。

有言道:“不符合時代情緒的IP就是耍流氓”。《贅婿》之所以能以“爽”這份網感色彩吸引觀衆,便在于它滿足了觀衆内心渴望成功,渴望實現人生價值的情緒。

《贅婿》的“爽感”不是懸空的,用導演鄧科的詞來形容,它是“飛中求穩”的。所謂“飛”指的便是該開的金手指是一定要開的,因為它是前期觀衆追劇的主要驅動力。

但同時,“金手指”也要開得講究。“拼刀刀”片段中,導演要求相關道具必須來源于蘇氏布行店内,如用于做轉盤的桌面、如用于砍價的剪刀等;甯毅“搞垮烏氏布行”的片段中,主創團隊詳細研究了做空、市場營銷、饑餓營銷等經濟學概念和相關經典案例,力求打造一段邏輯嚴謹的商戰戲。

曆史劇創作中有一種常見手法叫“大事不虛,小事不拘”,但在架空題材《贅婿》的創作中,主創團隊卻反向運用了這一手法。比如“拼刀刀”雖是由當代案例虛構而來,但它在細節處卻是與劇中時代背景緊密契合的,這也為《贅婿》的“爽”帶來了一份實感。

“爽”是《贅婿》的特色,但并非它的“底色”,因為《贅婿》的格局是漸進的。導演鄧科透露,前期甯毅在江甯的順風順水隻是一時,後面甯毅遇到真正的對手後,劇集爽感也将弱化,甯毅将真正迎來全方位的蛻變。屆時,故事的價值自然也會升華。

從價值内核來看,《贅婿》聚焦的仍然是人物的成長與一份家國情懷。主角甯毅在古代重生後,起初的願望隻是“重頭再來”,但在從“小人物”成長為“大男人”的過程中,他先是有了守護小家與身邊親友的責任感,最後在江山淪陷與生靈塗炭面前,他開始從“小我”走向“大我”,放棄悠閑人生加入到了為國家遮風擋雨的隊伍中。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古人的人生理想,也是《贅婿》這部劇所要傳達的價值内核。劇集将甯毅的成長背景一個國家在紛亂年代的恥辱與抗争中、置于了忠臣與奸臣博弈的暗流湧動中,這升華了《贅婿》這部“搞笑下飯劇”的思想境界,也讓觀衆在輕松的觀劇氛圍中領會到了關于成長的深意。

從《慶餘年》到《贅婿》,這兩部網文IP改編的代表作,似乎意味着高品質内容改編已進入批量生産的新階段,但其實,爆款的産出從來沒有絕對的公式。這兩部同由新麗傳媒、騰訊影業、閱文影視“三駕馬車”孵化出的高質量作品,代表的其實是高效化、專業化、體系化影視生産思維的價值顯現,也是一次又一次經驗累積下的生産力進步。

作為一種發展二十年的文學形态,網文領域至今已誕生了諸多優質IP與好故事,在中國電影家協會編劇教育工作委員會與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編劇研究院聯合發布的《2019-2020年度網絡文學IP影視劇改編潛力評估報告》中,除了已被成功改編的《贅婿》,還有《詭秘之主》《第一序列》《大道朝天》等潛力股IP。如今,網文改編已成大勢所趨,IP改編方法論又在不斷成熟,更多優質改編作品的湧現隻是時間問題。

誠如制片人劉聞洋分享的,公式無法通用,隻有科學的經驗沉澱,以及面向市場的真誠内容創作,才是網文IP改編的“正道之光”。《慶餘年》與《贅婿》之後,未來還将有更多IP在成熟的市場環境下誕生,走向大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