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第一季,風格有接續上,制作精良,畫風養眼。這一季探讨的問題不單單是校園,更多是校園與社會、人性的桎梏,在人性暗面的設計上有過之而無不及。同時豐富了娜諾的設定——偶爾心軟、會質疑自己、喝到她的血可以創造與她屬性相同的人,讓人對娜諾自身的劇情走向有更多的期待。
在當下信息發達的時代,青少年對信息的接受量很大,接受面很廣,導緻認知早熟,心智卻幼齒,緻使校園問題也愈來愈多發……但應該沒有如劇中這麼嚴重?還是大家也不敢去認真了解……學生在一個看似被保護得很好的環境裡卻孤立無援、手足無措,實在是太諷刺了……劇中的泰國校園給我感受就是學生要麼欺淩作怪,要麼被欺淩。認真學習、和同學友好相處的沒幾個。父母、老師行事作風也都很極端,把自己想法強加于人,認知自信過分,對學生沒什麼正面價值觀輸出。
看劇裡娜諾“以暴制暴”的時候,确實覺得那些人是罪有應得,但還是在心裡嘀咕,真的有必要這麼狠嗎?而且為什麼要去考驗他們的人性?人性本身是經不起考驗的啊……自己有了這個想法之後,意識到這樣想是因為到現在為止受到的教育、和所處的文化環境,是不提倡甚至抵制“以暴制暴”這種方式的,所以看劇時對它的輕重程度很“計較”,看到娜諾無一例外地讓人與人場面血腥地相殘,确實有點震撼到了。可能是我期望太高,希望的“以暴制暴”是一招制敵,但處理方式讓人無處閑話,利落又不出格。可這樣的想法自知太夢幻……現實中“以暴制暴”大多都機關槍掃射一般,不會給對方一點“能苟活”和“能苟活”的希翼,而不是像名家武術一樣招式靈巧漂亮,企圖獲得對方“自己死得其所”的贊許。整劇的“以暴制暴”,真的是完全暗黑殘忍的,這樣講是因為它場面血腥還是其次,主要是它一邊掐斷人所有的情感聯系和生活寄托,一邊讓劇中死者和看劇觀衆完全無視也忘記法律的存在與效用。不禁想編劇寫、演員演、導演拍的時候應該都有瘆人地多次冷笑吧……
這部劇确實是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從娜諾非正常人類的設定就可以窺見現實中遇到學生遇到那些社會、校園、家庭問題的無助歎息。他們沒有像娜諾一樣,有手眼通天的能力,更不能似娜諾一般無視自己傷害、性命地去報複施暴者。問題來了,現實裡那些學生在那樣的困境中,怎麼找到“出口”呢?誰又去制裁那些施暴者呢?如果被放過的施暴者長大還是惡人呢?那這個社會的美好隻是門檻上的一層灰嗎?
要是再想到現實往往比劇情更加魔幻沮喪,就不想早睡,準備去便利店買酒了……
(放幾張截圖????????再一次感歎女主選角太匹配,最喜歡她輕盈地跷二郎腿那個動作,仿佛是按下了她上帝視角的開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