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漫至極!有一類電影是必須看到後面的爆發才讓人覺得真好,有一類電影是一開頭就知道好但看到最後發現比想的還要好,這部屬于後者。想象力配樂演員都好,整體氛圍就是哪兒哪兒都對,鏡頭語言、音樂、劇本、演員形成了奇特合力下的沉浸,還好有電影,它激發人本性中的美好。人是可以很純粹很簡單的,這也是人性複雜性的一種表現。
故事裡有挺多巧妙的隐喻,比如李宗盛的“愛戀不過是一場高燒,思念是緊跟着的好不了的咳”,巧妙的部分是在于藤井樹(女)感冒的開始到結束關聯着父親的死以及藤井樹(男)的死,當肺炎終于好了的時候所有人都迎來了淤積情感的宣洩完畢終于釋懷。

...

比如羅大佑的“情到深處人孤獨”,愛到深處理論上隻能是這種狀态就是不敢讓她知道,知道以後就有失敗的可能,而當遺憾已成往事後大學再次碰到了長相神似的渡邊博子後,一向膽怯的他反常的勇敢表白是愛戀深厚的二次證明,而求婚的遲遲不語是最微妙的,客觀的說感情本來就是一個人的事兒,人生來孤獨,但這其實也是好事兒 ,當我們終于明白感情其實是自己一個人的事兒的時候難道不應該感到特别釋懷嗎?

...
...

可能在大部分人眼中電影這種題材往往是一種浪漫化的脫離實際生活的東西,但我想可能有些人生活就是電影,某種角度看人和人最大的差異就是感受神經的多少與程度(每個人敏感度不同 敏感的東西也不同),有些人天生敏感主觀上就是會跟周圍人生活在不同的世界,簡單說就是苦與樂都加倍,複雜裡說語言就難以表達了,所以才有了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