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普通觀衆,也是首次來參加first,其實是做好了被創的準備,但這部電影屬實擊穿了我。

????《襯衫該機洗還是手洗》

觀影體驗:汗流浃背,超級加倍。

如果一部電影隻是差還能忍受,但“爛”——從裡到外,從熒幕上到幕後的爛,是無法被包容的。

???? 關于電影本身——

看了簡介,以為是基于婚姻的對親密關系、兩性的探讨。事實上,甭管哪個性别的角色都沒塑造好。把近乎人盡皆知的一些東西,更激化的集中呈現出來。

❓ 想問問導演最初的立意。

這個内容你說它支持女權吧…母女兩個女性角色都在不停的包容、讨好,你以為“離婚”是她的抗争,其實她隻是希望“老公變好”。女兒呢,看着爸爸的亂七八糟,一邊想的是“得抓緊撮合他們倆和好”,另一邊去找男朋友主動獻吻;

但你要說它男凝吧…這個父親角色是錢錢不掙、活活不幹、腦子腦子不長,紅襪子白襯衫一起洗染色了就把洗衣機扔了,去調解員家吃剩飯一下領悟了真谛…

再說開放式結局…可不咋開放,就是有種“這段我不拍了你們自己腦補就行”。

總結一下這個故事:全員啥也不是,綁定鎖死。

[汗顔R]不是說這個内容不現實,但呈現出來總不能是為了讓大家仔細品嘗下已經見過的????吧?

真誠想問,有沒有什麼特别想表達的東西?還是說,就是在讨好和收割創作團隊眼中的普通觀衆市場呢?(這片子連ji端女????????都收割不了)

[石化R] 看完心情:本來是恐婚恐育,現在還恐電影,它傳達的好像就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不咋地,人和人之間就不咋地,要麼全嘎要麼忍受。

???? 關于創作團隊——

映後提問:

Q 關于這個母親沒什麼沒有爆發?
A (母親角色演員)我回答不了啊,我本人不婚主義。

Q 這個女兒為什麼在父母要離婚的時候沒啥感覺,反而是想和男朋友進一步接觸?(記不清了大概這樣)
A (女兒角色演員)因為她是個孩子,感受不到父母關系家庭變化(????孩子不是缺心眼且這個女兒高考完了18了),後期她可能感受到了,所以得在男朋友身上尋找新的愛和穩定了。

線上碰到制片人說感謝大家厚愛,質問了一下子。

制片人給出的回應是“我沒看劇本,看粗剪有觸動但也沒想到這片子能過啊。我不是導演。”

????????????????????????well well well.合理了。文藝韭菜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