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緩慢,詩意,溫柔,沉默。從外貌上就長得格格不入的卡爾在這一年回到了鄉下養父母的農場,嘗試着繼承家業。然而他如此明顯的不同似乎一直以來都讓他無法真正融入這個家庭和環境。

沉默的工作,幻想着和自己相似的母親和女孩,期待着如果有機會去韓國看看也好。同齡的男孩比自己活潑,即使語言不同似乎也融入得更好;和家人的聚會會被喝醉的親戚大喊着滾回母國,父母卻也沒有立場幫他辯駁;被冒犯着開玩笑,因為父親的身體無法成行的旅行,父母作為獎勵的中餐……父母盡力給予的愛和他之間似乎永遠有一道牆,大家共同生活,卻很難真正的親密。後來,他從一個洞裡“去韓國”了,他也終于明白接納自己的身份要從真的成為孩子開始。勇敢的說出自己不想成為農民,勇敢的面對母親對孩子的失去和對自己的珍惜。這一刻他是他自己,與膚色無關,而是成長在這個家庭的孩子。

...

實在是一個很柔軟很溫柔的故事,似乎也是導演自己内心的映射。毛茸茸的膠片展示着美麗丹麥的鄉村農場,草垛,玉米田,小牛崽,甚至是用來收割的機器們都帶有一絲被觀察的美麗。鏡頭裡帶着情感和細膩的觀察,審視着日常生活裡的細碎。而明媚的陽光照射的一切裡又蘊含着一絲局促,不管是房間裡的窗又或是他常常躺着的牛棚。身份的認知迷茫從意識到自己和其他人長得不一樣開始,無法避免,也很難自洽,但這種不适和無所适從正像影片裡展示的一樣,是溫和的,細碎的,埋藏在很深的地方地,一種流動的,隐晦的,沉默的情感。也因此影片的呈現能夠勾起觀衆的共情,跟上主人公的感受。

...

影片的配樂我個人很喜歡,年輕人喜歡的流行音樂,但意外的歌詞很契合。結尾矛盾出現的時候的大鼓聲也很妙,裂痕出現,石頭再也藏不住,咚咚聲也仿佛一種來自亞洲的催促,很妙,把緊迫的壓抑的心情透過了節奏呈現,我很喜歡。

關于身份認證這樣的議題,尤其是亞裔小孩在歐洲的身份感,漸漸登上了熱議的舞台。這是一個很不同很小衆的讨論,卻意外的從美麗的畫面裡傳遞了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