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nlightening

首发:《环球银幕》2025年10月刊

...

从特柳赖德到多伦多,一路斩获嘉奖的《哈姆奈特》加冕人民选择奖似乎毫无悬念。这部改编自玛吉·奥法雷尔2020年的同名小说的影片想象了《哈姆雷特》的创作背景,影片由杰西·巴克利和保罗·麦斯卡领衔主演,以深情的电影语言描绘了莎士比亚夫妇相爱但失去爱子哈姆奈特的悲剧故事,被《好莱坞报道者》誉为“宣泄心灵的艺术杰作”。诚然,从影片中段开始,席间的抽泣声便未曾停止,直到结尾的情感高潮,全场观众无不泪如雨下。

影片对原著小说进行了重要改动,将原来的非线性叙事改编为相对线性的三幕结构,循序渐进地呈现莎士比亚和艾格尼丝初见、相恋、组建家庭、面临悲剧和艺术升华的过程。在16世纪英格兰乡野的古朴光影中,年轻的莎士比亚(保罗·麦斯卡饰)以家庭教师身份结识了隐居乡间的艾格尼丝(杰西·巴克利饰)。和她的母亲一样,她天生亲近,离群索居,被村里人贬低为“怪异的森林女巫”。她超脱凡俗的灵性气质吸引了试图逃离原生家庭控制的莎士比亚,尽管受到家人反对,艾格尼丝和莎士比亚义无反顾地相恋。在静谧而灵动的氛围中,他们在乡间草地上奔跑嬉戏。时间在光影流动中悄然流逝,他们成家并有了第一个女儿苏珊娜,过着田园诗般的安宁生活。

虽然不再将镜头对准美国西部的地平线,《哈姆奈特》继承了赵婷导演作品一贯倚重的光影调度和自然主义风格。《利益区域》的摄影指导卢卡斯·扎尔根据光影和角色的情绪在定格和手持镜头中自由切换,将自然的光线化作缓慢累积的情感能量注入日常生活的影像中。

...

影片温柔而坚定的女性视角,从第一幕以艾格尼丝为主视点便足以可见,第二幕则更加明确:心怀艺术抱负的莎士比亚不满足于单调的乡村生活和父亲的控制,艾格尼丝理解他的痛苦,便默许他去往伦敦,自己则留在乡间照顾孩子。影片的情感基调在艾格尼丝的第二次生育时骤然转折——在倾盆暴雨中,婆婆阻止艾格尼丝到她热爱的森林中临盆,虽然艾格尼丝生下一对双胞胎,但二女儿朱迪丝在诞生时差点死去,这也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伏笔。在接下来的几年,莎士比亚偶尔回家探访,艾格尼丝独自抚养三个孩子。幸福并没有始终眷顾他们,在一组展现伦敦的阴郁氛围和瘟疫扩散的恐惧的镜头后,体弱的小女儿突患恶疾,但最终康复。影片艺术性地处理了哈姆奈特的死亡——在妹妹重病时,忧心忡忡的哈姆奈特躺在她的身旁,祈祷用自己的健康换取妹妹的安然无恙。哈姆奈特的去世让艾格尼丝痛彻心扉,杰西·巴克利凭借在这一场景中极具爆发力的表演锁定了影后的提名。

...

曾经错过孩子的诞生、如今又错过儿子的死亡的哈姆雷特悔恨莫及,痛苦的他在回到伦敦后底下是汹涌河水的桥边,说出了那句流传后世的名言:“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影片的最后一幕特立独行,用整整半小时细致地展现来到伦敦观看《哈姆雷特》首演的艾格尼丝及在场其他观众的反应,在这出旷世悲剧结束时,满眼泪水的艾格尼丝向饰演哈姆雷特的演员伸出双手,在场的观众同样受到感召这样做——此时,配乐大师马克斯·李希特的《自然之光》响起,这首被誉为新古典主义音乐的巅峰的隽永之作曾被用于《降临》《禁闭岛》等众多著名影视剧——影片在悲恸的命运感中戛然而止,再现了《哈姆雷特》穿越几个世纪的悲剧力量。电影的结尾让我理解了为何赵婷在多伦多首映前要带领观众冥想五分钟,《哈姆奈特》本身也将凭借其宛如洪流般的情感冲击成为艾格尼丝向哈姆奈特说出的台词的印证:“你将会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