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忍住二刷了,個人認為影片有三段高光。(也是自己最喜歡的情節)
一:領養大會上小杜思珩逃跑,那木汗的兩個草原兄弟(那日蘇?還有一位忘記名字了)把小女孩追回來,杜思珩抓着兩個大哥哥的手狠狠各咬了一口,咬完發現掉牙了哈哈哈,真的可愛。(eg:以及找回小毛巾的騎馬戲,“謝謝哥哥”)小朋友和哥哥們的互動卡哇伊。他們真的都很寵杜思珩啊。
二:伊德爾回部隊,杜思珩騎馬去追,不顧額吉“要變天了”的提醒,沙塵暴肆虐,察哈日幹(卡殼了,記少數民族的名字有點費勁)奔去找伊德爾,伊德爾立刻意識到不對勁(聽說馬這樣的動物欺生、欺負陌生大人,但是對小孩基本都很溫順,莫名覺得好感動,這種天性真的溫柔啊)杜思珩之前因為一段時間的相處已經融入了草原的家庭,也害怕面對分離會再次失去“父親”,所以才再一次那麼“倔”、那麼竭力追逐吧..
三:杜思瀚、杜思珩兄妹年過半百的重逢,請出了已經百歲的老額吉,在聽聞杜思珩的來意以及他們親生母親昨天剛剛去世的消息,老額吉用草原的儀式為杜思瀚接風(或者說 是一種安慰?)罷了,墨鏡下的眼鏡濕潤了。(有點類似上《朗讀者》節目的許淵沖先生在談及初戀的時候的眼淚,年長的人情感依舊十分充沛的這種表露,真的非常打動我)廣袤的草原,空曠的音樂,這是全片最讓我動容的地方。

ps:我關注的有争議的兩個點,分别是杜思珩馬正元的出逃以及那木汗對杜思珩的情感。一點點看法。

先說兩個少年的出逃,确實是非常幼稚和自私的準備過程。他們偷了牧民準備過冬的糧食作為路上的幹糧,這個真的難以原諒。但是他們從長大重逢到一拍即合決定回上海尋找父母,這和小時候在孤兒院的友情和交心的緣故密不可分,他們兩個對抛棄自己的父母都有一樣的執念,“長大了,不去質問他們為什麼抛棄自己,也想看看他們過得好不好”。也是因為這個觀點,我認為他們因為“交心”的友誼遠超我認為也許并不存在的少男少女“男女之情”,所以這是一場少男少女的逃跑計劃,他們的年齡就是存在着很多浪漫主義的一腔孤勇和“說走就走”的行動力,他們不會也不能夠當即意識到這當中的困難和複雜。後面造成的悲劇使他們很難被原諒,當出于這個思考角度,他們也不是永遠不能被寬恕。

那木汗對杜思珩的話,我會有一點私心了(捂臉)。【這點實在沒法多客觀深挖了】本人就是有點喜歡磕這種僞骨科。非常樂意安利大家去bilibili觀看一位up主的剪輯(bgm:《豔》-ONER)這是我入坑這部電影的“窗口”哈哈。十年後的杜思珩的兩次“笑”到底有沒有暗示她對那木汗的感情呢,,很難斷定。(再見馬正元&額吉拿出嫁妝)奈何be,是不是雙箭頭好像不是特别重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