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声明,因为只看了剧,不知道此剧人设和细节的合理性更多来源于小说原著还是编剧,姑且算作编剧的。如果我说的优点大都来自于原著,那么这篇马屁送给作者。
被探案的剧情吸引来,如预料般案情本身并不悬疑复杂,但难得的是本剧把过于常见而易落入窠臼的角色都塑造得真实而立体。女主不再是从来只存在内娱剧宣口中的“独立大女主”,而是真的不靠男人而自立,甚至向来用来装点“大女主”的男主高官之子的身份最后也是可以丢掉的。结局女主经商大获成功,男主洗手做羹汤,这也确实更符合人设走向,毕竟男主善良纯真,然而在人情世故方面是不如女主的。常见的宅斗戏也不是一味的坏人陷害好人,无论正妻还是小妾,不过都是被夫权压迫的受害者罢了。这其中体现的对夫权的彻底祛魅,才是成就大女主的根本。 实在厌弃“独立女主”的成功必须少不了嫁给一个比她更成功的“男人”,这样的女主即使让她天天喊口号,本质还是这些早已被驯化而不自知的编剧,觉得女人不嫁给优质男人就不是真正的成功。女强男更强不过是升级版的霸总文学罢了。
最难得的是,哪怕是配角甚或没有姓名的群演也是被当做真实的人来塑造的,而不是一件工具。为亲情自小卧底的反派弟弟可以在关键时刻帮助反派,但也会因真实的主仆情谊而对多年的主人心存不忍;救男二的可以不是配角,而仅仅是械斗中仗义出手的普通村老;民众可以被反派安插其中的带头者煽动,但同样也可以通过自己对这个人之前的作为来进行自我判断。所有人都是有行为逻辑的,而不是根据主角需要信手拈来,仿若只有主角团有脑子,其他所有人都只是NPC。
整个世界也是落地而不悬浮的,政敌厮杀是不会走到明面的,作为得到巡抚背书的大反派再嚣张也是不能仅凭口信就可以闯入县衙抓人的。就明明只是这个世界的合理逻辑,但已经多年没有在内娱古装剧中见到过了,简直感动。
总之,整部剧有种早些年常见的古装剧的风格与水平,而不是现在的悬浮古偶,不禁让人感慨:当时只道是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