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很長的一段時間沒有看到這麼優秀的作品了,拿到電影節,也是可以拿獎的作品。看完的第一感受就是一直到現在心情還是久久不能平複,導演鄒德全非常擅長運用電影拍攝技巧。就拿開頭來說,是完全沒有配樂的,整個視覺、效果、觀感給人都很舒服,單單憑借着塗們老師飾演的鄭先生,哪怕是那麼幾個動作、幾分表情神色,就能聯想到面前的這位老者是位有故事的人。

電影不僅僅是在講述一位患有阿爾莫茲海默症的老者,更是對鄭先生一直以來念念不忘的亡妻,為愛守護而展開的一場治愈療傷之旅。塗們老師、王真兒把這場平淡的愛情故事,演繹地活靈活現。

全篇除了兩人的飾演,還有一個角色令人過目不忘,那就是飾演老梁的演員老師。雖然老梁隻出來前面的一小段部分,但作為鄭先生的老友,在自己生日之際,在陪伴老友一同釣魚,在最後的日子,希望和自己最要好的老友共同住進養老院,一輩子算是值了。

為何小編會說這部電影是為愛守護而展開的一場治愈療傷之旅呢,電影将《雨中我問你》這首老歌貫穿全篇,主旨故事線清晰明了。開始會誤認為電影會有兩條故事線,一條是在講述鄭先生,另一條則是在講述阿灰,一個是不願割舍亡妻的老者,另一個是因騎摩托車,而導緻老公出車禍成植物人,三年卧病在床,一直離不開悉心照料的年輕姑娘。

塗們老師的精彩演繹,好幾次擊垮了觀衆的内心防線。說說第一道防線,遠離家鄉,鄭先生來到寶島台灣開啟了一段環島之旅,第一站紅包場,點歌時,遇到年輕姑娘阿灰,這一刻,像是打開了一本記事本,在阿灰唱起《雨中我問你》,序幕也就揭開了。這時,第一道防線被打破。

随後,鄭先生和阿灰結伴而行,他們一直往東走,去到萬福魚館品嘗妻子學做魚的初始點;去到舊木書店尋找妻子留下的30年前的記事簿,記事簿中寫到“鄭先生,謝謝你”;去到郊外的山林帶着亡妻的貓頭鷹吊墜尋覓萬千、感慨萬千;去到更東邊的鵝卵石海灘,原來所有的一切阿灰就是鄭先生所幻想的亡妻。這時,第二道防線被打破。

結尾部分,環島旅行結束,鄭先生回到養老院。雖然已經不省人事,但是在養老院,時刻念叨着環島旅行這一路的經曆和旅程,更多的是表達對亡妻的念念不舍。電影就這樣落下帷幕,第三道防線被徹底打破,這也是小編到現在心情久久不能平複的原因,令人為之動容,無法釋懷。

總的來說,這部電影像是“雞蛋裡挑骨頭”,毫不誇張的講,很難找出疑問,因為太好了,過程雖然“平淡無味”,但是心中“五味雜陳”。我給這部電影8.5分,年度佳作,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