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到“壁畫修複”這一集的時候,我心裡常有感慨,孤獨是藝術家的常态,放在這些修複莫高窟壁畫的藝術家身上,更為貼切。
時間、耐心、和等待是臨摹時必修的功課,這些中生代的敦煌傳承人,前面機會沒有師傅可以交流,他們想要找人聊一下,請教一下,但沒人可聊,師傅已經不在,徒弟還要知道,因此孤獨常常是他們的夥伴。
“尺寸是可以精準測量的,但神韻并不是那麼容易還原的”,雕塑家要試着模仿當年那些雕塑家的心态是去雕塑。雕塑家付祥波在還原172号洞窟的一座菩薩雕像時,總是要先對着原作,雕出一個小比例的菩薩雕像,再回到實驗室進行等比例的制作。
當付祥波孤身一人,坐在燈光下,靜靜雕這那個小的菩薩像的時候,洞窟好像一道傳送門,把付祥波送到千年前那位無名匠人面前,塑像時那名匠人懷着怎樣的心境,用了怎樣的技藝,每道刻痕有着怎樣的用意,時間久了,他仿佛可以與那位匠人心意相通”黑黢黢的洞窟裡,雕塑師面前亮着一盞燈,他對着一座佛像,全神貫注的雕刻着一尊小佛像。
燈光下的他無人可以交流,孤獨且沉靜。
而屏幕前的觀衆通過他,則好像是看到了一場時空對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