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美蘇争霸大背景下的諜戰小插曲。

在赫魯曉夫時代,蘇聯除了已經攢足了的國家民族自信,開始抱着相對包容的态度與西方國家打交道。赫魯曉夫也深知雖然蘇聯是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強國,但在經濟軍事文化體育國家影響力等多個領域依然無法與美國全面抗衡。

所以赫魯曉夫采取的策略就是以虛張聲勢為主,試圖在各個領域用最小的代價換取美國花大力氣應對,以此來消耗美國的國力資源。随後發生的柏林牆事件、古巴導彈危機、越南戰争,基本上都是蘇聯付出了較小的代價擾亂了美國的戰略布局。尤其是越戰,讓美國吃了大虧,中國也費了大力氣,但統一越南後的越共毫不猶豫的倒向了蘇聯,簡直讓蘇聯賺翻了。

古巴導彈危機也是一次博弈,蘇聯早得知美國在土耳其部署了帶核彈頭的彈道導彈,但是蘇聯當時無論核彈頭數量還是能打到美國本土的載具都遠少于美國。如果這時候勒緊褲腰帶,把經濟重心全部轉移到軍事生産上來,對于剛剛在戰後稍有起色的蘇聯經濟将會是巨大的負擔,很有可能導緻經濟體系急速崩潰,進而導緻國家崩潰。但是如果不公開應對美國在蘇聯周邊的核威脅,那麼蘇聯政府依靠二戰勝利凝聚的民心威望就會受損,華約裡的一衆等着跟着蘇聯老大喝湯的小弟們也會出現離心離德。

赫魯曉夫深知人心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這個道理,于是想出個捷徑,就是在美國眼皮子底下的古巴來部署核彈,這樣就擁有了和美國“相互确保摧毀”的資本。赫魯曉夫一面對外向美國示好示弱,一面偷偷的把核彈一批批的運到古巴,計劃是部署60枚。在1962年8月美國得到了情報,在10月通過U2的高空偵察确認的時候,蘇聯已經部署完成了42枚核彈。

肯尼迪政府惱羞成怒,感覺自己被欺騙和侮辱了,随即部署了大量海空軍封鎖加勒比海,佛羅裡達也部署了大規模登陸部隊,全球各地的美軍基地都進入了緊急狀态。架勢擺的十足,但美國并不想輕易開啟賭國運的戰争,當然,蘇聯更不想了,于是大家還是坐下來談判。

結果就是蘇聯公開撤走了古巴核彈,随後美國秘密撤走了土耳其的核彈。單看結果,美國和蘇聯都并沒有損失什麼。但是蘇聯因此争取到了時間,随着赫魯曉夫經濟改革措施的落實,蘇聯逐步的具備了擴充軍事實力尤其是核武庫的經濟基礎,美蘇在軍事領域的差距越來越小。到了勃列日涅夫時代,依靠吃赫魯曉夫時代的經濟基礎老本,硬生生的把軍事實力提升到美國之上,形成了蘇攻美守的格局,也間接促成了後來美國抛棄台灣政權與中共建立了正式的外交關系。

在這個曆史大變局時代,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和以蘇聯為首的華約之間諜戰也是風起雲湧如火如荼,湧現出了各種經典案例。兩邊都想拼命獲取對方情報,又都想方設法提防對手,在兩邊的一些著名的情報機構裡,比如CIA,KGB,軍情六處等,都有對方安插的眼線,雙方你來我往的好不熱鬧。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情報人員任務失敗暴露身份被抓的事情也是家常便飯,有外交身份作掩護的還好最多也就是直接驅逐出境,但是非外交人員的間諜行為面臨的通常就是酷刑甚至死亡。

蘇聯在斯大林時代對待外國間諜相對比較簡單,基本上就是直接槍斃完事,有時候甚至連審判都免了。至于自己的間諜被對方抓到了,那也自求多福吧,國家沒那麼多空閑資源來管你。到了赫魯曉夫時代,提倡與西方對話,可以适當的做一些利益交換,于是互換被俘的諜報人員就有了可操作性。本片中的英國商人Greville就是依靠這種方式最終活着回到了英國,他也應該感謝赫魯曉夫,要是還在斯大林時代,大概率直接拉樹林子裡槍斃完事。

在影片中隻出現了短短幾個鏡頭的赫魯曉夫其實也是個有意思的人。他主政蘇聯雖然隻有9年,但就在這9年裡,蘇聯在某些領域逐漸趕上甚至超過美國,逐步成為兩極格局中的超級大國之一。在他去世後,雖然蘇聯主流媒體很少提及,但依然有不少民衆自發對其悼念,這在蘇共領導人的曆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倘若赫魯曉夫多執政幾年,或者他的繼任者也能繼續按照他的模式來領導蘇聯,恐怕現在依然還是美蘇兩極格局下北約和華約對峙的大局面。

蘇共曆任領導人都出身于社會底層的家庭,沒有一個是富豪或勳貴二代,赫魯曉夫也不列外,他父母都是貧苦農民。即便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中長大,并且在嚴酷的政治鬥争中成功站到了蘇共領導層的C位,他依然保留了性格中幽默和相對寬和的一面。

有個小故事,一次在蘇共大會上,赫魯曉夫正在發表演講,曆數斯大林時期的各種錯誤。這時候從台下傳來一個小紙條,上面大意是“既然你認為那些是錯誤,為什麼當時不提出來呢”。赫魯曉夫看完并沒有生氣,拿起擴音器大聲的讀出了紙條内容,并且問是哪位同志寫的,請站起來。問了好幾遍都沒有人回應。于是他說:我當時和你面臨的情況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