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的電影總是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太陽照常升起》也不例外。

如果說這部影片是美的,我想不會有誰提出異議,但若說它是“好看”的,或許大家就不以為然了,這部片子有太多斷裂的情節,謎語人式的台詞,假如是在影裡抱着尋求放松的心态看,一定會是場災難。

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看不懂,單從電影本身分析的話,它有太多解讀的方向,那我們就毫無辦法了嗎?也不是,我們可以從電影之外要素,從蛛絲馬迹中找到姜文真正想表達的東西。

也許我不能準确地轉述他的意思,但找到了幾個可供解讀的角度:
1.演職員表
2.配樂
3.劇本

故事中的人物并不是都有确切的名字,如:電影中從未提及“瘋媽”、小隊長、唐妻的名字,但很多卻在結尾的演職員表上第一次出現。仔細看,其中一個角色的名字是“獵兔犬”,這應該是跟着唐叔打獵的孩子們的名字,為什麼會如此奇怪,況且他們打的是野鳥野雞,從未出現過“兔”,“兔”在哪裡呢?

類似的矛盾出也現在音樂名稱中,打開專輯,我們會發現,很多音樂的名稱很奇怪,這些音樂名稱暴露出了姜文對主要角色的褒貶,姜文将其運用于他後來的電影《讓子彈飛》《一步之遙》,我們将這些音樂出現的情節進行對比,再結合名稱,就會有新的發現。

而最重要的莫過于劇本,在官方出版的《長天過大雲——太陽照常升起》中,記錄了原著小說《天鵝絨》,以及先後兩版的劇本,對比它們的差異,找出姜文改編,增删的内容,就能找到他想着重表達的部分,如:“買肉”要改成“買鞋”,鞋子一定是重要的意象;“天鵝絨”變成了“錦旗”,錦旗便别有深意;故事發生的時間做了改變,說明我們要結合具體的曆史時空……

除此之外,看懂這部電影也需要一些其他知識儲備,但至少我們能通過這種近乎取巧的方法找到一些客觀要素,幫助我們有效縮小解讀方向的範圍。

當我們把這些矛盾解開,把支離破碎的故事重新縫合的時候,我們才能看到這是一個多麼深沉悲涼,而又飽含潇灑與希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