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新海誠老粉,但機緣巧合下應該看過他除了《天氣之子》外的所有作品。今天見到新海誠本人,讀到設定集,聽到導演自己對自己的影片中意象的解析,才突然想要把自己對新海誠“隻是畫面好看但是故事真的很平淡啊”的印象稍微糾正一下。但我整體的觀影體驗可能還是不如當初看《你的名字》(也有可能是那時候我和新海誠都比現在年輕)。
那麼先從故事本身開始。《鈴芽之旅》真的是一個起承轉合階段非常鮮明的動畫,劇情線索明顯到至于我在草太變成椅子的瞬間就開始猜“不會最後是草太被插下去吧”的程度。但是即使是這樣,作為觀衆的我,也懷着期待的心看着鈴芽攜帶着椅子的旅程和充滿希望的看着少女為了喜歡的人奮不顧身的樣子。所以隻談故事,它的确無趣、平庸,甚至在鈴芽在旅途中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的時候我感到有些無聊,覺得它不如做成一部12集的番劇去講這些旅程中的羁絆和失去的記憶。但把它放到一個災難後的世界裡,對我來說一切都變得不一樣,它變得讓我覺得能夠值得安安靜靜坐在電影院裡看着熒幕感受它的力量。

新海誠導演送給大家的伴手禮上寫了一句話——“獻給心懷勇氣的每一個人”。故事裡的男主和女主,環姨媽和男主的朋友(對不起忘了名字),包括陰晴不定的大臣,都讓我覺得他們擁有誠實面對自己人生并且為自己所希望做到的一切付出全部的勇氣和信念感。很難理解男主在變成椅子之後是如何仍然堅守自己的職責去一扇扇關閉帶來災厄之門,也很難想象女主又是帶着怎樣的想法,完全不怕死亡也要去未知的世界拯救自己的愛人和拯救自己的童年。但冥冥之中,故事中所展示的一切就在告訴你這些是一定的。所以我在整個故事裡幾乎完全沒有落淚,始終有一種“最後總會好起來的”的強烈信任感。
當然唯一一次難過也是為了不得不承擔自己鎮守蚓厄的命運的大臣和左大臣重新變成石頭的時刻。神明貓咪帶着最樸素的願望“想和鈴芽生活”,做着在它的視角之下最理所當然和天真的事情,但最後仍然不得不回到神明的職責和命運的枷鎖中,還是讓人忍不住鼻頭一酸。但或許草太每每使用鑰匙口中念念有詞的那些關于人類的生命的東西就是神明心甘情願接受這一切的關鍵吧。(但隻記得誠惶誠恐了嘿嘿)
不過這個我也很喜歡啦,最後沒有消滅蚓厄、人類無法戰勝自然的設定真是見一個愛一個。另外新海誠每出一部作品都有越來越明顯的社會責任感的表現和關于大自然的悲天憫人色彩,這或許也是屬于導演的成長和沉澱吧。這種對人和自然間關系的反思以及人類自身文明與社會延續的思考寄托在電影的草蛇灰線裡也讓《鈴芽之旅》的厚度遠不止是少女和椅子的公路片。
一些意象的選擇真的是我最喜歡的地方。故事裡象征破壞的力量名為“蚓厄”,導演說“蚯蚓往往在翻動泥土”,瞬間就理解了它和地震之間的關聯。還有神明是貓咪的設定,原因是貓咪總是和自然一樣陰晴不定,好像确實如此——但是這個世界上的每一隻貓貓都是好貓貓。
所以導演說,他在做配樂的時候就向RADWIMPS提出了一個要求:要有土地的氣息。啊,土地,多麼多麼讓人喜愛的詞語。它和一切生靈息息相關,土地裡有風、有水、有自然界中美好和不美好的一切。遺憾的是在看電影之前并不知道這一點,所以配樂方面沒有太留意,如果二刷那一定是為了再聽一次配樂。
但劇情主題旋律的“哒 哒啦哒哒哒”還是很耐聽的,有一種靜谧和憂傷的氛圍,和廢墟中水泊映出的天空契合度打滿分。
最後,我自己還是喜歡這個故事的。本身我就是一個溫吞、軟弱和總在糾結的人,沒有為當下做出選擇和往前邁出一步的勇氣。十分開心這部電影在某種程度上給了我一些力量——畢竟對我自己來說要面對的未來也是某種災後重建的世界。鈴芽在象征勇氣的旅程中和善良的人們相遇,和喜歡的人相遇,并且達成了屬于自己的最大圓滿結局。希望我和大家都能有在每一個岔路口堅定向前走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