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調已經開始不一緻的兩人,哪怕是在同一條道路,往同一個方向,當等待和遷就不再存在,也終究會漸行漸遠。

感情本就沒有是非對錯,這段感情的失敗,主要還是溝通頻率出現了問題。

很多人說男一過于理性,顯得有些絕情說話果斷,抽離這段感情太快,但其實從目前節目來看,并不是這樣,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或許他才是真正意識到了這段感情失敗的原因所在。

兩個人從校園開始戀愛,走上社會,也走上了不一樣的發展道路,男一進入公司成為朝九晚六的社畜,女四當上了youtuber,全心經營自己的頻道,兩個人還是保持着和在校園時一樣的相處模式,男一會在學習工作之餘幫女一打理事物,卻從心底感到了與在校園時不同的不平衡感和過度付出感,随手幫忙的一件件小事成為了累計的負擔,甚至成為了占用自己發展時間的障礙。

...

或許是出于逃避争執的心态,亦或是本身溫吞的性格,遷就的心理,這份倦怠感,男一也并沒有和女四進行一場解決矛盾和解除心結的有效溝通,這使兩人越走越遠。

學生時代看似小打小鬧的簡單吵架,走上社會,遇到現實後,卻成了壓死這段感情的最後的稻草,男一的疲憊和厭倦,女四無法全部理解,在她眼裡兩個人還是和以前沒什麼不同,但是男一卻感到了無所适從,甚至衍生出了厭惡,這段心理從他們的談話中可見一斑。

...
女四的想法
...
男一

最後的兩人未見的見面,以電話中的分手為結局,不了了之,說到這裡,其實兩個人的思維方向差異和情感差異已經表現的很明顯了。

...
男一因為女四的已讀不回,長時間的等待,潛意識聯想到了以往的争執,矛盾爆發。
...
女四顯然沒有理解男一的糾結點,漫不經心的一句話成了最後分手的導火索。
...

本來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小事,卻導緻了兩人的分開。或許這是偶然,但是在後續男一的表達中,這應該是兩人分開的必然。

...

說到這裡,其實大概的脈絡已經浮現。男一早已經在潛意識中把這段感情歸類為疲憊和拖累,最後的爆發是有些過度的情緒化,卻也是個人潛意識的抒發。

當最初在一起的快樂和美好成了累贅,喜歡成了厭惡,分開才是最好的選擇,而那些因為小事堆積卻沒有勇氣和機會實現的溝通,哪怕時過境遷,不過也隻是求得一個雙方的和解和看開。女四的前後表現,她還沒有放下,她還是和原來的那個她一樣,她認為他們之間并沒有什麼不可跨越的鴻溝,兩個人會有吵架,會有矛盾,但是不過是再平常不過的瑣碎而已。明明兩個人都有讓步,自己也有犧牲,為什麼男一能如此輕易放下。

...

女四要強,舍不得也不會放下身段示弱挽回,直到最後還是選擇把全身的刺展示出來,捍衛自己的自尊。

女四還站在原地,但男一已經向前跨步了很遠,一條無形的間隔隔在兩人中間,已經沒有辦法回到當初的模樣。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最好的結局莫過于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