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就叛軍這一段我想說一下,“一開始”我覺得穆夫塔這一段不是很好,總體的作用不是很大,首先俄羅斯輪盤這個設置我覺得就有點戲劇化了,因為無數現實告訴我們,擁有絕對實力和一定野心的人是不會把自己置于危險境地,他有什麼必要跟你一個手無寸鐵的人玩遊戲?為什麼要浪費時間來和你玩這個遊戲?必定具有某種理由(不然就是編劇問題了)。
要是每個人都這樣玩,遲早有一天會失誤的,因為從實際上來講,這就是一個賭運氣的遊戲,所以這是很不合理的現象,「這是我最初的想法」。
我以為這個戲劇化的場景隻會出現一次,但我沒想到導演最後又安排了這一股叛軍出場,然後還是玩俄羅斯輪盤,這就很有意思了,為什麼穆夫塔會如此熱衷于這個“遊戲”,導演為什麼要安排兩次這個情節,饒曉志導演是有一定深度電影的導演,不會如此突兀的搞複制粘貼,觀衆也會疲勞,很明顯這個遊戲具有某種代表。
這次的輪盤遊戲不是一次了,而是「各玩三次」,說白了就是有一方絕對會「死」,看到這裡我腦子裡已經自動腦補出了兩種結局:
①“反派看到張譯第二槍沒中,然後在顫顫巍巍中(這其實有體現)死在自己的第三槍下”。這個結局我覺得最兒戲,真這樣的話我都能感受到影片裡一片笑聲,而且接下來的劇情我也不知道怎麼編了;
②“反派沒事,最後一槍留給張譯,說白了也就是必然會死。但主角怎麼這麼容易死,這麼遠都走過來了,就這麼死了那也太兒戲了,尤其是最後一堆回憶殺,那就證明更不可能這麼就死了,當時就能猜到裡面大概率沒子彈(電影最後是這選擇了這一個)”。可别說我馬後炮,這的确是我看了千部電影得出的經驗,因為這個結局最容易編下去,無非就是反派很感動,直接放行,大團圓合家歡,結局。
重點來了:我沒想到的是最後有點區别,那就是反派的手下(很明顯是一個超級兵,具有一定的影響)做了一個可能會被視為叛變的舉動,那就是直接奪走了那把「槍」,神态很明顯非常不爽,與之對應的就是穆夫塔看到這個舉動很緊張。
這一段我覺得很有意思,那就是它解釋了為什麼一開始穆夫塔要提出玩俄羅斯圓盤,并且之後也要玩,很明顯這個遊戲代表着勇氣(從他的話“這位中國男人已經證明了自己的勇氣”可得出),在這種粗犷的部落式組織中(對話中此次叛亂也帶有部落仇殺性質),個人魅力非常重要,從某種程度來說就是叛亂的推動因之一(畢竟沒有人擁護你、支持你,你能幹什麼),可見這個行為得到大家的接受,畢竟真不是随便一個人敢這麼玩,而穆夫塔是自己提出要玩,并且多次提出,很明顯他對這個非常熟,不是突然想起要玩。
尤其是穆夫塔自己掌握着規則(子彈有無)。為什麼最後一槍那個階段穆夫塔會要求對方跪下求他就放過,那是他知道因為裡面本來就沒子彈,但張譯不知道,張譯那個嘔吐反胃的反應也是人在面對死亡的一種體現,瞬間就崩潰了,突然給你一根救命稻草,沒有人不趕緊抓住,這是求生的原始欲望。所以不想逼得太緊,逼太緊了人可能就徹底崩潰,放棄一切,真開了這一槍(張譯就如此),那不就完了?
「也從這裡可以知道,回到之前所說的,人家占有絕對的實力為什麼要跟你玩這麼危險的遊戲,那是因為人家掌握着規則,根本就死不了,所以才放心跟你玩,并且把這個和宗教融合在一起,宣稱“這是神的旨意”(從對話可以看出)。以此來鞏固自己的威望,畢竟自己永遠不死,是神的化身,來控制這支部隊,這就能和前面對上了,就是跟你玩的,這麼來看這個設定不算突兀,至少證明了這個舉動的合理性」
所以那位手下才會露出不爽的表情和做出行動,可見連他都不知道這個遊戲就是假的,(之前還設想過,玩到一半,手下就會阻止首領,然後說我們“幹嘛要和這群手無寸鐵的人玩,要我說就幹了他們”。這麼做可以看出這支部隊的忠心)。秘密被戳穿後,穆夫塔就有點繃不住了,畢竟必須靠一些神神叨叨的東西凝聚的隊伍最怕的就是“神”是假的。
以上就是我根據劇情做出的合理推測,我不接受任何武斷地扣帽子行為和類似于“語文閱讀理解”的評論,我廢了那麼多腦細胞不是為了讓你一句沒有腦子的話所否定的,除此之外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