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均為個人觀點,歡迎友好讨論喔!
1、關于将該影片的故事用來映射愛爾蘭内戰做法的弊端:
有網友講,該電影是在映射片中一直有所提及的愛爾蘭内戰,而電影所呈現出的内容和效果似乎确實可以佐證此觀點,我個人也是認同的。然而,雖然我目前無法确定導演究竟是就想用這個故事來映射曆史并表達某種觀點,還是單純把曆史穿插其中進行一種更有趣的表達,但總之我認為電影的故事與愛爾蘭内戰曆史這兩條線安排的很不和諧。以下是我本人給出的理由:
講述曆史并表達觀點的影片有很多,曆史與故事的結合本身完全沒有問題,我個人非常喜歡的維斯康蒂的《豹》就是一個正面例子。那麼為什麼《豹》的效果很好,而《伊妮舍林的報喪女妖》效果不盡如人意呢?
我個人認為主要原因出在曆史叙述的方法上。《豹》本身所講述的就是一個以上層階級為主視角的曆史故事,那麼導演選取的角色也都屬于上層階級,并以十分有說服力的符合曆史的故事加之角色之上,使得這些角色與曆史之間毫不違和,做到了把角色放在曆史當中,這就是所謂很有“曆史學質感”的電影。反觀《伊妮舍林的報喪女妖》,其選取的角色本身并不能表現愛爾蘭内戰,作為下層人物,在他們身上也完全看不到愛爾蘭内戰這個特殊的曆史事件與他們的互動。事實上,這兩個角色本身竟變成了用來比喻曆史的符号,角色變成了輸出曆史觀點的附庸,因此我們會感覺這兩個角色是完全被架空的,便不再有“曆史學的質感”,雖映射了曆史事件,但其角色本身與曆史完全沒關系,在藝術表達上與曆史事件相割裂。
更令我感到可惜的是,這兩個角色的内心世界所展露的東西,導演拍攝的是比較好的,其題材也确是可以被深挖的(比如可以用來講述鄉土社會中人與人關系的特點與困境等等),因此它是一個非常有“社會學質感”的故事,卻到最後尴尬地被迫與具體曆史相捏合,導緻電影的結尾部分非常奇怪。
所以在我看來,這兩個男人之間的故事,完全不需要加上曆史的背景。
2、關于“伊妮舍林的報喪女妖”這一意象的一點看法:
電影中,“伊妮舍林的報喪女妖”(可以被理解為“愛爾蘭的報喪女妖”)的實體形象是老婦人,但這個名字則是由小提琴手,作為他的一曲樂章名字提出來的。因此在映射了愛爾蘭親英派的人來看,報喪女妖終将為鬥争的兩派當中的某一個響起喪鐘,這也是為什麼小提琴手說也許它會在我們倆中的任何一個人的葬禮上被奏響。但諷刺的是,報喪女妖并不會為某個俗界勢力服務,她是以一個不受影響的靈體存在的,“她不計善惡,隻求準确”。最終,兩位男主都還“健在”,倒黴的,隻有更為可憐的下層,比如多米尼克和那頭叫Jenny的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