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舟中目前出現了三段關于葬禮的情節,三次葬禮正是顧少爺之死的序曲、正文與終章,某種意義上,這也是顧易中通往死亡之路,在肉體與精神兩重層面的不同表現。
第一次的葬禮是顧易中被押送至望樹墩路上,在蘇州街頭,即将被處以槍決的車隊與送葬隊伍相遇停留。此時的顧易中,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有着甯死不折的少年心氣。死亡究竟是什麼,顧易中對此仍有一絲朦胧與迷茫。在漫天飄揚的紙錢下,顧易中與愛人目含熱淚,遙遙相望,決意赴死。但待他見身邊的人倒在冰冷的槍口之下,溫熱的鮮血濺上他的臉龐,他終于明白了死亡是件多恐怖的事情。他開始顫抖,想要掙脫。他緊握着“同志”劉強寶恰到時機遞來的救命稻草,将自己從死亡的泥潭拉了上來。但顧易中自以為的生,恰是死亡的開始,那一絲生機,反叫他落入了早就為他編織好的天羅地網。第一次的葬禮是易中之生的結束,更是少爺之死的開始。
第二次的葬禮是顧易中的葬禮。在街坊鄰居的注目中,在寒酸簡單的喪儀中,背負着叛徒之名,顧易中的棺木穿行街中。顧易中活下來了,卻又不是全部的他。他生命的一部分,已随着炸碎的口供,缺口的鋼筆,在自己的葬禮上死去了。“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隻有死亡能證明顧易中的清白,但死亡對顧易中都是一種奢侈。顧易中有很多活下來的方法,逃避或是重生?在肉體與心靈的疼痛之間,顧易中選擇置之死地而後生。以顧工的面目重現,他壓上自己的全部,也要為自己找回清白,為國家貢獻一份力量。從此,死的是顧少,活的是顧工。第二次的葬禮,是少爺向特工過渡的關鍵時期。
第三次的葬禮是顧爸爸的葬禮。顧易中的身份,由最初旁觀的“死刑犯”變成為父送葬的兒子,死亡再一次直面沖擊了他。王則民說,顧父葬禮的排場很大,也明顯看出紙紮人與尋常喪葬用品不同,是帶有明顯軍人風格的高頭大馬、士兵坦克等,顯然這一切并非匆忙間臨時準備,包括對女兒關于不管發生了什麼易中都是親弟弟的叮囑,是顧父早就做好赴死犧牲的準備,提前為自己安排好身後事。伍子胥的典故,顧易中何嘗不明白。顧易中送走的不止有顧爸爸,還有他自己,也就是顧少爺。阿爸的死,同時意味着顧少爺的徹底消亡。一夜之間,父親,自我,夢想,清白全部土崩瓦解,再度随着飄揚的紙錢歸于塵土。第三次的葬禮,是少爺之死的結束,更是特工之生的開始。
與陌生人葬禮的相遇是預兆,是伏筆,既然選擇走上這條路,顧少爺就必須得死。阿中與阿爸的葬禮,離開的是顧家父子兩個人。阿爸殺死了顧希形,而阿中殺死了顧少爺。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烈火煎熬,循環往複。
生死過後,方為涅槃。





cr 小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