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看2,先去補完了TV;看完了2,果斷去補了1。我信奉好作品的核心是好故事,所以比較關注劇情。羅小黑非常聰明地選取了大世界觀+重要主題沖突+單元劇的制作安排,避開了長篇叙事的負擔,遺憾是依然沒能在國漫中找到長篇叙事的典範,可喜的是至少在這一賽道,國漫有了自己的大學生。

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隔壁時光代理人和伍六七開始時同樣是單元劇,但也許是商業化生命延續的必然選擇,這兩個當年堪稱國漫單元劇頂峰的作品不約而同地選擇轉向長篇叙事,其結果大家都知道了。羅小黑能夠寫好單元故事,用單元故事表達好基本的世界觀和作品主題,同時不讓大家感到審美疲勞,确實非常值得稱道。

說完誇譽,想繼續表達兩個擔憂,同時也是國漫界的普遍疲軟之處。羅小黑做得高于水平線,但在某種程度上還沒有代表國漫完全突破這些詛咒,我期待他們能在未來做出明顯突破,帶給業界不一樣的震撼,可以說個人還是寄予厚望、要求苛刻吧。

第一,非常擔憂角色的厚度問題。羅小黑的角色塑造絕對算不上短闆,但是作為一部群像劇,目前除主角師徒外,其它角色的塑造依然缺乏足夠的深度,大部分還停留在“有鮮明的人設”“有足夠的記憶點”,其實可以看出羅小黑絕對不會滿足于臉譜化人物,但是從已經展現出的角色塑造手法看,習慣于直接呈現而非用大量細節暗示、除主角師徒外其它角色缺乏足夠篇幅的矛盾和前後變化來豐富 ,則制約了其進步(一個證據是,我們沒能找到那種深度被作品故事塑造、同時展現出了突破作品走向人心深處的,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大電影1中充滿張力的風息登場1部電影就領盒飯了,諸如這樣“點到為止”的塑造比比皆是。主角師徒占用了大部分叙事資源,這對作品來講是正常的,如何利用剩下的資源去塑造一個在動機、性格、抉擇、人生思考等維度上極具縱深和現實感的配角,則是考驗主創功底的)。這需要非常深厚的角色塑造功底,羅小黑有很不錯的底子,故事的生命也還長,主創的高度也值得信賴,我覺得很有希望在這些方面完成突破。令人印象深刻的經典角色永遠是經典作品強大支柱,除了主角外我們需要更多這樣的角色。

第二,關于長篇叙事問題。再單純的單元劇都必須考慮商業化問題,如何用自身優勢綁定長期穩定的粉絲社群、同時在當今商業化創作中不斷推出新的爆點來滿足市場需求,是非常考驗主創長期規劃的。TV版作為純單元劇,創作空間還很大;但是在大電影必須一部比一部場面大、創新的情況下,在第二部就放送“會館最強大戰力聚集”“人妖戰争一觸即發”,往後第三、第四部,甚至五、六、七部該做什麼,就成了問題,作為一個有野心的IP,這是一個需要面對的生命線問題。複聯在地球上的英雄叙事走向審美疲勞後,決定走向宇宙,其實我還挺希望主創團隊能突破想象力,搞點多時空聯合、盜夢空間什麼的也OK哈哈哈哈。故事創作是一門藝術,大膽突破和表達才是王道,如果能見證更加多元、有膽識、有魄力的長篇叙事出現在國漫中,那廣大國漫愛好者想必也會非常激動。當然,運營好傳統叙事依然是羅小黑的作品特色所需要重點關注的,以上隻是個人口胡罷了。

最後,還是想繼續誇誇羅小黑,單部電影的叙事節奏已經非常平穩老練了,多線叙事完全不覺混亂,各條線環環相扣,而各自的小高潮又很好地配合、充實了完整的電影節奏,既場面不斷,又不顯得刻意和擁擠,非常難得。開頭打鬥的微觀局面最讓人印象深刻,遇襲-反擊-狙擊手壓制-大妖反壓制-幕後黑手結尾,短短的幾分鐘經過多次攻守易型,尤其是狙擊鏡從一擊必殺的壓制,到被大松等眼神凝視後随手反殺,可以說既表達了“人類針對妖精的武力建設”,又表達了“大妖對人類依然有顯著優勢”,讓後來幕後黑手是妖精這一設定顯得非常自然,讓觀衆非常容易認可池年強調的“除了會館的一衆人,不可能有人能奈何大松”。在妖精全滅的結果作為前提下,小妖在狙擊鏡下被接連屠殺,大松身邊的高級女妖修被幕後黑手刺死抛屍的場面,也非常具有表現力和緊張度,“沒有浪費一滴鮮血”。綜合下來,個人覺得開頭這幾分鐘演出絕對是經過了非常多的方案構建,從武器展現形式、人物動作到分鏡運轉都經過了非常多打磨,才能達到的結果,在影院中看到這樣高水平的段落先聲奪人,真的非常非常令人激動,對這部作品産生了認可。(後面池年的壓倒性入侵,和無限更加華麗的碾壓式斬首,也是臻于完善的做到了服務劇情和人設的場面,充滿了分鏡的想象力,讓人忍不住好評。可以看出這部電影在分鏡這塊确實下了很大功夫)

最後,祝羅小黑越來越好,在2推出後才入坑,希望并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