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于政治讨伐的批判,印第安種族屠殺的一瞥,“一刀”的講述與行為恰展現出一種野蠻的驕傲。

2.對于戰争的批判,世界大戰的殘酷與非人化。

3.對于體制的批判,上校見證一切,爾後竭力逃離,面對加入其中的大兒子艾弗瑞,不惜斷絕關系,甚至于在危急時刻,拾起槍械,崩掉強權。

4.對于人生的感悟與轉化,上校的三個兒子對應着人生的三種可能,而濃墨描寫的崔斯汀的一生,有時騁馬而去,有時縱馬歸來,是無數人内心深處的自己,是大部分人破碎的一生。

5.對于劇作,崔斯汀見證并勾連起種族屠殺、世界大戰、強權體制、兜兜轉轉的家族曆史和曲折一生,一如阿甘勾連起越南戰争、水門事件、嬉皮士運動、中美建交和個人波折的一生等等,然而兩者不同的是,阿甘處處都作為和解者的身份存在,崔斯汀卻呈現出一種不醉不歸的決絕與死不回頭的氣概。

6.對于愛而不得的愛情之歎息,想來沒有痛苦,隻有更痛,痛到窒息。

7.對于宿命,艾弗瑞一開始便知道蘇珊娜屬于崔斯汀,伊莎貝拉二世一開始便知道崔斯汀屬于自己。

8.對于親情,擋子彈的永遠都是彼此。

9.對于西部片,英雄主義不死,理想主義不敗,西部片或許消亡,但是後來者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會有他的影子。

10.對于被鐵絲困住的馬駒,隐喻崔斯汀人生之境的困擾,崔斯汀一槍斃掉馬駒,是斬斷困境的開端。

11.對于信和伊莎貝拉一世,整個故事實際上是由信串聯,崔斯汀和伊莎貝拉二世成婚時,伊莎貝拉一世親自送來婚紗,更似一種命運的交接,上校和一世,崔斯汀和二世。

12.對于小山莫,萬物生滅,人事輪回。

13.對于配樂,詹姆斯•霍納為電影配樂,給人物以宿命,給故事以靈魂。

14.對于導演和剪輯,崔斯汀為妻子伊莎貝拉二世複仇的蒙太奇段落精彩至極,除此之外,全片也都一如既往的出色,存在着一種純正的迷人的電影的質感。

15.對于熊,内心的熊咆哮或者睡去,便是人的一生。

16.“崔斯汀死于一九六三年,九月,秋天月圓之時,他最後露面的地方是在北方,那兒仍有許多待捕獵的動物,他的墓并沒有記号,但沒關系,反正他常活在邊緣之地,在今生和來世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