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大概是一篇不怎麼負責任的觀影感受。

  關于拍攝手法、劇情設定、人物塑造等等的評判,此處不寫,百度或者任何影評都比我來的專業。

  當然,我也希望有一天我能用專業且準确地語言,來評論此類專業的話題。

  現下修行不夠,便隻做感受記錄。


...

《唐人街》海報(為什麼要用唐人街命名?)

  因為最近正在讀的劇本創作書籍裡多次提及,又帶着嫌疑元素,于是未做深入了解,便将其排上了播放列表。

  劇情能記個大概,也就是尋常時間出現了不尋常的走向,一路順藤摸瓜,各種沖撞,直至讓人實在難以消化的結局。

  其間通過“唐人街”這一意象,透露的歧視與諷刺,或許有時代因素,但多少是讓人不舒服的。

  為何帶着狹隘地輕蔑視角來描寫亞洲人?

  為何要在電影裡輕易給予他們群體化标簽??

  關于違背倫理的設定,更是足夠讓人犯嘔膽寒。

  于是乎,看完憤懑不平,也不禁想調侃自恃高人一等的歐美人士,對待感情的忠貞,遠不及迂腐的“非歐美人士”。

  呵呵。

  大衆意義上關于資本操作力的描寫,倒是值得學習的。

  有錢能使鬼推磨,并非虛言。

  如果不能,那大概是錢不夠多。

  呵…呵。

  淺薄如我,撇開電影制作、劇本寫作,身為一個觀衆,實在這部電影的編劇本身帶着有色眼鏡,也不知關于“三六九等”的暗示和默認是有意還是無心。

  罷了罷了,“觀後不适”已然足夠總結。

  再看一遍?

  眼下是決然不想的。


  看書去了。

  止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