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醜兩部與以往超英電影不同,其着重于結構小醜,帶着觀衆解決:小醜怎麼來的?(1)小醜到底是什麼?(2)這兩個問題,而我們隻談第二部:小醜是什麼?
用索緒爾的能指與所指的概念來看,“大多數人”對于“小醜”這個能指(标簽)對應的是“亞瑟”這個所指(實在),當提到小醜的時候大家毫不猶豫的默認了“亞瑟”就是“小醜”,但電影給出的結局是“小醜”這個超級面具(能指)是那個軟弱、卑微、無助、迷茫的“亞瑟”創造的,而創始人“亞瑟”并不能成為那個最偉大的“小醜”,所以他被可以成為的人殺死了,殺死“亞瑟”的那位人在背景中完成割開嘴角這一小醜标志性儀式成為了一個大家喜聞樂見的、強大的、神秘的“小醜”。而這樣的小醜故事大家會喜歡,因為刺激、宏大、燒腦。
“誰會關心一個平平無奇的“亞瑟”本身?”這個問題再提出時就是充滿悲劇的。gray(侏儒)疑惑害怕為什麼以前唯一一個不會羞辱他的同事為什麼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但是他從來沒思考過為什麼他不會羞辱他?gaga是什麼呢?是大衆具象化,将大衆與小醜間建立一個與小醜有絕對相互作用的角色,她或者大衆從來不會喜歡個這樣的人。那麼誰關心了,隻有亞瑟自己能關心,其次才是他的律師。這時的主體是及其無助的,因為一切都需要自己來面對,但亞瑟是勇敢的,最後的結案發言中他承認了一切,沒有把一切推脫出去說:“這一切是小醜做的”但沒人關心他,所有人都是關系自己所期望的結果,所以亞瑟成了這場審判最重要的人同事也是唯一的局外人。
到片尾時我們才發現那場歌舞劇并未結束,亞瑟想妥協,但一切一切都晚了,妥協的小醜是沒人喜歡的,絕對理智的小醜大家是無感的,而那個瘋癫的帶有理智的小醜是大家所追捧的,所以亞瑟得死,所以這悲劇需要兩部才能給大家講清。但群衆想要的是符号的狂歡,而符号怎麼誕生的并不重要,就像大家關心的是各種各樣銀幕上的瘋狂小醜而很少關注那本緻命玩笑中的中年傑克一樣。
觀衆所關心的是小醜的狂歡,而小醜是怎麼來的并不重要,太無聊了吧。
但萬一你是亞瑟呢?(這才是影片的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