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以为,有了乡爱,年味儿才算浓起来了。年关前后,关注“乡村爱情”,基本上就是民间新年俗了。

昨天,《乡村爱情14》如期播映,赶在小年前将气氛烘托了一下。

昨晚一口气看了首播的四集,原来那个熟悉的味儿确实回来了。

刘能,终于王者归来

...

开场就是刘能,一脸陶醉地做着美梦。如此设计,纯是为了补偿观众朋友们对上一季的缺憾,乡爱13中,王小利缺席,刘能由其徒弟赵明远操刀。空穴来风,“赵本山、王小利师徒闹翻”“王小利单飞”“王小利出事被雪藏”等流言满天飞,最后不得不弄了一个“赵本山众人现场连线王小利问候病情”来辟谣。

要说刘能,还真得是王小利来演才合适,这部剧就是素人演员(除去于月仙)量体裁衣打造出来的,每个角色早已和演员本人融为一体。而此前只能在《刘老根》《马大帅》中敲敲边鼓跑跑龙套的乡爱群像,也靠着这部长寿系列剧,得以大放异彩。

赵本山大体上是从《刘老根》系列开始确定赵家班的基本盘,但像《刘老根》《马大帅》等作品中他的徒弟们并没有完全站在舞台中央。

原本最有希望挑大梁的李正春因病早逝,其他徒弟们在范伟出走以后并未迅速成长起来,乡爱加速了他们成长的步伐。

就拿王小利来说,多年徘徊在二人转舞台上,靠《刘老根2》中的宋秃子崭露头角,如果没有乡爱,可能还是一直在跑龙套。

唐鉴军同样也是在《马大帅》《刘老根》中做次要的配角,形象还是正面的“生角”,不愠不火,乡爱中的“丑角”让他找到了自己的坐标。乡爱成为国民横剧以后,赵家班的台柱子基本上也就是乡爱群像和宋小宝等人了。

从边缘到成为中心,这也是一个颇具互联网色彩的路径。

...

回到刘能,上一季中赵明远的表演不可谓不煞费苦心,整个的表演也非常卖力,在角色的形体、语言、动作上都下了工夫,导演也顾及到了形象的差异,给到的大部分是侧写、远景的镜头,综合来看,赵明远版的“刘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放在王小利的刘能面前,就高下立判了。

前面12季漫长的积累,王小利已经通过小旋风一般的走路动作、邪魅一笑的表情、略带结巴的说话方式等符号把这个角色经典化了。不像赵四,在第二季换人,此时观众们还没有建立起固定的认知,要容易得多。

大脚,终将华丽谢幕

...

角色与演员融为一体,有利有弊,好处是能稳住收视群体的基本盘,弊端则更加明显,一旦换人,立马不灵。

这一点,主创心里想必是心知肚明的。所以,我们看到了,乡爱14的前面四集,只有谢大脚一场戏,众人围着看她在大脚超市前面做灌饼。

于月仙2021年八月车祸去世,让很多人难以接受。对乡爱来说,仿佛缺了一根横梁。于月仙是乡爱群像里唯一接受过科班教育的,也在《水浒传》这种经典剧集里面磨练过,演技是没的说的。

...

但她打拼多年,却始终没红,直到乡爱,这位爱打扮、戴红手套、热心肠的大脚婶子,才给了于月仙演艺道路跃迁的机会。

在乡爱剧组,很多演员还受到了她的指点,可以说,乡爱于她也是互相成就的。天不假年,正在演艺事业高峰的于月仙,猝然消逝在茫茫戈壁上。

按照之前新闻披露,于月仙去世前乡爱系列已经拍完了第15部。乡爱14的安排,可能是重新剪辑的结果,在为大脚这个角色的淡出做铺垫。

不然,作为象牙山议事中心的大脚超市,在“舌尖大赛”这么重磅的公—共&事件中不可能不成为焦点,各路人马肯定少不了在此获取、交换情报。

这个情节的缺失,让剧情也显得有些不自然。不知道后面会如何安排大脚婶的离去,看着演员表上的黑框,让人惆怅。

...

谢大脚的角色对于乡爱系列来说太重要了,定位于乡村青年一代爱情故事的轻喜剧,作为媒人的大脚婶子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尤其是第一第二两部里面,近乎一半的情节都靠大脚说媒和大脚与长贵的爱情推动着。

后面几部,由于群像的不断涌出,大脚的戏份在不断被淡化,但角色的中心功能仍未丧失。这对于编导们来说实在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只是希望,千万别用其他人来替换出演就行了。

...

剧中赵四、刘大脑袋、谢广坤、王木生、王大拿等角色一如既往,王老七夫妇一直未出现,可能角色戏份也在减少,静观后面的剧情了。

...
...

值得注意的是,倪大红的戏份出现的早,看来这一季会有重头戏,想必会跟王大拿之间摩擦出更多的火花,但是期待他更象牙山其他人的对戏。

乡爱进行到第14部,确实出现了疲态,演员们之间的边界感在不断淡化,情节切换越来越小品化,对于“误会”和“巧合”的依赖过于明显。

剧集本身也一直绕不过某些著名学者说的“伪现实主义”的指责,但对比这两年日益空心化的农村题材剧来说,乡爱仍然有着不可替代性。

过年的时候,有乡爱在,就让人心里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