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好的紀錄片,在于用素材講出好的故事。影片拍攝了八年,片中的章魚老師恐怕是多隻章魚組合而成的主角了。而且對于眼睛的特寫,也是制作人的一個小技巧,因為章魚身體部位唯一和人類類似,可以産生共情的,也就隻有眼睛了,而且片中人類男主角倒是很會煽情。但影片中人與章魚的情感部分卻沒有過多地打動我,因為我知道,如果對另一隻動物産生感情,絕對不可能作為旁觀者看着對方沉浮于生死的。片尾他倒是說出了真實的感受,就是拍攝的艱辛,拍攝對象的逝去意味着結束拍攝。所以,再好的故事,也融入不進真實的情感。單純從海底景色和科普角度下這部片子價值還是不錯的。
而影片卻在側面很好地闡述了對于生命赓續的理解。看過之後,我也很有感觸,用上帝視角看生死,也許隻是生命也隻是時間積澱與傳承的某種形态罷了。這種傳承矛盾而掙紮,生物傳承為的是保留原有的特征,而卻在漫長的時光中,在無數的接替中,傳承體的特征卻不斷變化着。所以,定義一種生命物種,也許隻是在某個時間截面上才能實現。換句話說,生命,甚至物種,就像光,出現了就是出現了,而過去了就是過去了。生命傳承過程中,每個生命體将其經曆的時光,一部分以基因的形态留給了下一代,一部分以回憶的形态留給自己的靈魂,最後一部分以食物的形态留給了别的生物。生命的内涵就是一段時光的凝結物。回憶,最終在每個獨立生命體的大腦中不斷留存形成其靈魂,并在反應、情緒的積累過程中形成情感,這份情感構成了靈魂的内在動力,也是用來連接每個靈魂的載體,是世界對于珍貴的饋贈。

...

影片中用故事讓觀者與其他物種用人類的思維方式建立起情感連接,這樣才能讓我們每個人都共情于這種生物。但有一點是值得思考的,那就是章魚需要人類的共情麼?這就好比動物需要動物園麼?所以,此類紀錄片都會有這種矛盾,将人類情感和思維注入到拍攝到的動物形象中,用以闡述某些人類視角的觀點,而這些觀點隻限于人類交流之中,是人類的自嗨。跑題了,不管怎樣,我比較喜歡此片對于章魚一生以及犧牲自己繁衍後代的情感帶入,人和章魚互動的部分卻感覺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