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第一枚原子彈,又名邱小姐。1964年10月16日下午3點,這是每個中國人都镌刻在民族靈魂裡的日子,中國的第一朵蘑菇雲,就在這一天橫空出世。而橫空出世,便是講述了中國人在沒有任何外來幫助的情況下,自主研發出來的第一顆原子彈的曆史場景。這部影片上映的很早,可是我卻是上個月才觀看完全片,身為一名當代工科大學生,那種為了科研奮不顧身的信念深深的打動了我的心。

     剛剛從朝鮮戰場上歸來的将士們還未來得及回到家鄉與家人朋友團聚,便帶着保密任務,靠着一雙腿走過了一千公裡前往羅布泊尋找試驗場地,這片場地,被蘇聯成為死亡之海。缺水、斷糧、勞累,甚至他們連自己的目标都不知道,隻靠着信念走完,這是何等的堅毅與努力!他們的心中,隻有讓國人過上好日子的信念,隻有對黨和國家,對人民的信仰,僅憑信仰二字,诠釋了前不久傳的很火的那句話——“如果信仰有顔色,那一定是中國紅”!

可誰又能想到,到達了茫茫的戈壁灘的那一刻,他們面對的磨難才剛剛開始,前蘇聯突然撤走了專家,帶走了實驗數據,燒毀了實驗圖紙的那一刻,我才明白馮石将軍那一句“爹有、娘有,不如我們自己有”的沉重含義。你沒有,就會被瞧不起!你沒有,就活該被侵略!你沒有,就會被美國俘虜指着鼻子講要我們嘗嘗原子彈的滋味!正因為如此,我們有人幫助也要造,沒人幫助也要造。成千上萬的中國科學家沒有計算機,他們隻有粗糙的食物和演算紙和筆。記得幼兒園還曾經系統學習過算盤,那些珠算有多難打,對邏輯思維要求多高,我心裡非常清楚,有計算機都要算上六年、五年、八年的數據,要用珠算打出來,這是何等艱難!而我們的科研人,僅僅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便完成了理論模型的計算!這是何等的智慧與不易。

除了沒有技術支持,天公不作美,三年大饑荒伴随而來。曾經聽爺爺奶奶輩說過三年大饑荒的場景,吃樹皮、啃樹根、煮皮帶每種都是我們現在的舒适生活無法想象的,看知識分子和戰士們的謙讓糧食,挨餓的同時還要與狂沙和暴雨搶奪傾注了所有科學人心血的圖紙、資料。我們沒有退路,為了挺直腰杆,我們隻能咬牙堅持。所幸,還是被我們的先輩們熬過去了,第一顆原子彈橫空出世,給當年所有看不起中國人的國家一個響亮的耳光。随着這聲巨響,中國人的腰杆硬起來了,中國人的頭昂起來了,我們可以更安心的發展建設我們的新中國,可以更自信的出現在國際舞台上。

轉眼時間過去了六十年,時代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科技的發展重擔逐漸轉移到了我們這一代人身上,身為當代大學生,我們不應該再逃避,也不能逃避,現如今科技壁壘仍然存在,部分頂尖技術仍然在歐美國家手中壟斷,對華為的封鎖,對技術的保密,都在暗處向中國科技人宣戰,我們沒有打破科技壁壘,就難以在當今的全球化的大環境中生存。現在,就是我們青年人的時代。

落後就要挨打,這是聽老師講中國近代史最愛說的一句話。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抗日戰争、解放戰争勝利以後,新中國成立以後,有了原子彈以後,中國人的腰闆挺直了,沒有人可以再蔑視這個國家,這頭沉睡于東方的雄獅伴随大漠升起的蘑菇雲,成為了全世界都無法忽略的存在!最後,送我自己也是各位一句話,出自于魯迅先生: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隻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