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艾米(amylin_writer)

...
《功勳》之《黃旭華的深潛》劇照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

從零開始創造是最難的,因為沒有前人的經驗可以借鑒,如果再加上沒有雄厚的資金支持,更是難上加難,很多人面臨這樣的狀況,心中就會打退堂鼓。

電視劇《功勳》之《黃旭華的深潛》中,黃旭華從一個小小的潛艇研究員開始,在沒有任何技術支持以及資金緊張的情況下,成功鑽研出中國第一代核潛艇,他靠的是什麼?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建議先關注,再慢慢看,以防不小心手滑找不到了。

...
01 勇于創新的熱情和信念

年輕的黃旭華剛開始是新海造船研究所的一個研究員,在一次蘇聯專家指導仿制魚雷艇的項目中,黃旭華一直詢問蘇聯專家各種無關仿制魚雷艇的問題,而是更深入的研究問題。

蘇聯專家沒有回答黃旭華的問題,而是指出按中國當時的工業水平,還無法制造艦艇,隻要學會仿制就可以了。

黃旭華堅信其他國家能制造艦艇,中國肯定也可以,他不想隻做仿制艦艇,他想自己研制艦艇。黃旭華自己私下一直在做這方面的研究,他不斷地尋找機會詢問蘇聯專家各種自己在研究過程中困惑的問題,摸索前進。

...
《功勳》之《黃旭華的深潛》劇照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精神對于每一個人的工作和未來都具有深遠意義。

創新的第一步就是要敢想和會想。一個新想法産生以後,由于周圍的人都不曾想過,所以肯定會受到很多人的反對或嘲笑,更不可能有人會支持。隻有擁有堅定的熱情和信念,才不會在“被大家潑冷水”以後而放棄。

...
02 研究設計時,巧用“三面鏡子”

由于黃旭華一直對研制艦艇擁有強烈的熱情,他被招募到核潛艇研究團隊,承擔起研制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的艱巨任務。

...
《功勳》之《黃旭華的深潛》劇照

當時研究的條件非常艱苦,沒有國外專家的經驗和技術支持,研發資金也非常緊張。為了節約經費,研究團隊的所有想法都隻能在紙上進行,不能輕易做實驗。為了節約研發時間,研究團隊也要避免少走彎路。

黃旭華有自己的一套研究方法,具有研究的統籌思維,所以被提升為研究團隊的帶頭人,這套方法就是——巧用“三面鏡子”。

...
《功勳》之《黃旭華的深潛》劇照

第一面鏡子:放大鏡

黃旭華在研究的過程中,盡最大可能地去搜集國外期刊上的各種資料,把有關核潛艇研制過程中的各個模塊的技術資料都找來,比如:船舶類的、機械類的、動力類的、燃料類的等等。

黃旭華通過研究國外期刊上的大量技術資料,可以開拓視野,吸取經驗,拓展自己在研究過程中的思路。

...
《功勳》之《黃旭華的深潛》劇照

第二面鏡子:顯微鏡

國外期刊上各個領域的專業技術資料非常多,并不是所有資料對核潛艇的研制都有幫助,黃旭華會從中仔細篩選出對自己有用的資料,剔除其他資料,節約了時間。

...
《功勳》之《黃旭華的深潛》劇照

第三面鏡子:照妖鏡

黃旭華不盲目相信國外期刊上的文章,他帶着批判性思維閱讀資料,對于有疑慮的内容,他敢于推翻國外期刊上寫的做法。

黃旭華用紮實的研究數據,證實了國外期刊上寫的研究方向是不合理的,另辟蹊徑,找到了研究的正确方向。

...
《功勳》之《黃旭華的深潛》劇照

在工作中,吸取他人的經驗固然重要,但想要高效運用他人的經驗,就需要有的取舍,“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了保證有效性,還需要對他人的經驗進行驗證,不能盲目地拿來就用。

...
03 反複細緻地實踐和檢驗,确保成功

重大項目涉及的人和物料非常繁多,隻要有一個環節出現偏差就會造成整個項目的失敗。

黃旭華把核潛艇研制的不同模塊分組,責任分配到每個人,各零件的生産遍布全國各地的工廠,他請研究團隊的工作人員親自帶着算盤到各工廠逐項檢驗核算,保證生産過程中的零誤差。

...
《功勳》之《黃旭華的深潛》劇照

在核潛艇正式下水試驗前,黃旭華親自帶隊對每一個零件進行反複檢驗,哪怕一個螺絲釘都不放過。

由于受到國外核潛艇下水試驗的好幾次事故影響,海軍将士們都抱着犧牲的精神準備試驗。黃旭華相信經過嚴格地演算、實踐檢驗、現場檢查,安全是有保障的,他打算親自登艇試驗,為海軍将士們打氣。

...
《功勳》之《黃旭華的深潛》劇照

對于沒有做過的工作,大部分人會因為心裡沒底而擔心害怕,克服緊張的唯一辦法就是做足準備。充足的準備讓人内心充滿了底氣,在工作時會更有信心。簡單的事情重複做,反複細緻地核查,就能把可能出現的風險排除。

對于每一個職場人來說,創新精神都是核心競争力。高效的創新不是完全的發明創造,而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在前人的經驗基礎上突破創新。帶着批判性思維思考問題,可以找到更準确的方向。腳踏實地地實踐,在做的過程中不斷修正,最終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END-

帶你發現更多美好,分享經驗,為你賦能,歡迎關注

注:以上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