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第1集的時候覺得什麼鬼,中國紀錄片的統一毛病,明明一兩句能說完的東西,非要用上文鄒鄒假大空的美句子拉長篇幅。

但是看到是大國崛起的原班人馬後,決定繼續看下去。大國崛起的質量很可,順便種草了他們的複興之路,看介紹應該可以補一補我帝制終結後的空白。

以後要吸取教訓,像好多集的東西,每集過後立刻寫評論,最後彙總。不然這麼10集看完後再寫,屬實記憶線混亂了。

第2集還不錯,講了形成公司的具體過程,以及股票是怎麼來的。

第3集,68歲的範德比爾特,當時美國最大的航運商,從航運業轉行到鐵路。真實年齡不重要,重要的是看起來的年齡和思維靈活度的年齡。這麼思想不僵化且有行動力有勇氣的人,真勵志。

1937年5月23日,98歲的洛克菲勒在睡夢中逝世。他的遺物中有張小學同學合影。但這張被視若珍寶的照片中,并無他本人的身影。照片背後有個辛酸往事:兒童時代洛克菲勒很少有照相的機會,那天他十分興奮,甚至醞釀了好幾種微笑的表情,但因衣着太寒酸,在拍照的最後一刻,他被排除在了合影之外。記賬是伴随洛克菲勒終生的生活工作方式。他的神話,怎麼說不是因為美式自由呢。古雅典人說,承認貧窮并不是可恥之事,不努力去克服貧窮才是堕落。自由競争,會把全社會最有能力有熱情的人篩選出來。那些曾經飽受貧寒、生活在特權之外的人,獲得自由後,他們迸發的創造力,讓世人敬仰。卡内基也是。而且深圳不也是個很好的例子麼。

第4集,講恩格斯和馬克思對資本尖銳的批評。福特公司率先實行了8小時工作制以及提薪,并解釋這種行為。

第5集,财政造假引起危機。羅斯福總統介入市場經濟,人們開始懷疑上帝之手,轉而認為政府應該在市場經濟中做些什麼。

第6集,為實現公司無限大和萬年長,開始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美國是職業經理人,德國卻加上了工人的共決制,開始有工會。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提出問題,讓經理管理股東的财産,怎麼可能完全當成自己的資産打理。

第7集,松下幸之助最初接受的經商理念,三方得利,即買方、賣方、社會得利,掙錢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能持續掙錢。松下公司始創終身雇傭制,開始有企業文化的概念。稻盛和夫意識到,創立公司不能僅僅滿足個人的夢想,公司裡的每一個員工都有屬于自己的夢想和生活。這一集講日本複制公司的形态并如何本土化,且取得了巨大成功。

第8集,科技史專家李約瑟曾指出,西方文化的兩個特點,一是認為科學是認識和理解宇宙的唯一有效途徑,二是認為将科學應用于掠奪性技術,從而增加個人财富是天經地義的。有了專利法,且因有利可圖鼓勵了大量的科研投入,形成了科技競争。

第9集,公司經濟形态在舊中國的曆程,毫無疑問的慘,政府插手太多,專業的事并沒由專業的人決斷。且因貪婪而殺大戶...當然,新中國很好

第10集,跨國公司的形成與影響。

以上是評論加摘要,知識量還算比較密集。有不好的地方但瑕不掩瑜,很好。

有和朋友讨論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計劃經濟裡,好的一面在于國家統籌調控,可以解決一些偏遠落後地區的生活問題,如南水北調等。而且錢多容易滋生腐敗,有錢就會尋權,财閥幹政。具體的例子,南山必勝客。有個問答是,法官工資也是騰訊給的嗎?不用給紅包,你退休之後,騰訊某子公司立刻按市場數倍的價格聘請你當法律顧問,法律上一點問題都挑不出來。

搜了一下兩者的區别,感覺現在一提金融,基本默認是市場經濟。而計劃經濟更偏重于政治方面。

計劃經濟的知識點以後慢慢補,先記一下這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