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永恒的反戰主題,将殘酷的現實包裹在看似奇妙、充滿想象力的溫柔叙事之下。

不像《起風了》對戰争的直接描寫,從開戰3年母親去世離開東京,到戰争結束返回東京,除了第一幕外,宮崎駿沒有正面叙述戰争的殘酷,全篇都是男孩在鄉下躲避戰争是的奇異體驗。可熊熊大火映襯下人們扭曲的臉龐和身影、父親的戰機座艙玻璃工廠、隻有“義工課”的學校、整齊列隊走在小鎮路上的日本兵和群衆的行禮——戰争無可遁形。

明治維新使日本主動擁抱了堅船利炮,于是太舅公隐入高塔構建了一個獨立于真實世界之外的桃花源。軍國主義将日本拖入二戰的硝煙,于是夏子逃離現實,去往塔裡的世界尋求安定。

但無論是弱肉強食、叢林法則的大海,還是群衆盲從高呼、階層等級固若金湯的堡壘高塔,都注定了有一群人/一個階級注定要承受苦難和壓迫。

獨裁者在烏合之衆簇擁下匆忙構建出的體系岌岌可危、一觸即塌,甚至不需要外界幹預就自行土崩瓦解。沒有和平安甯的美好烏托邦,人性使然也構建不出一個沒有罪惡硝煙的世界。

主角的名字也起得很有意思。作為真正的人、真實的人,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你想擁有怎樣的世界?你要用怎樣的積木去為當今這個充滿戰火硝煙仇恨罪惡的世界添磚加瓦?你是否仍舊能保持對美好和平的向往和本真?

在經濟乏力、欲望膨脹、環境破壞、槍支泛濫、大國角力、戰事頻發的當下,俄烏、巴以、海地、非洲,世界上各個角落都充斥着苦難的當下,宮崎駿以這部作品結束,不是句号,而是一句問号。問自己、問人生、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