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緣巧合下二刷本片,這次終于能夠清楚描述觀後感了。

本片好看之處,在于細膩的戀愛心理描寫、行為刻畫,最出彩處在于開場男女主角相遇時。初見同好的驚喜雀躍、确認興趣時的小鹿亂撞、分享愛好時的全心投入,二人間的情感由涓涓細流發展到滔滔江河的過程在工筆細描下極盡清晰自然、毫無違和感(盡管兩位主角的共同愛好也許真的多得有些……過分,但藝術畢竟高于生活,另外兩個戀愛腦即使沒有啥相似之處也會想方設法摳出相似之處的,愛情的力量啊)。這方面或許是日本愛情片向來的優勢區間,此之謂“工巧”。

而本片的“不好看”,說的則是電影所描述的故事。這是一個常見的故事:兩位戀人在學生時代因共同的興趣走到一起,在沒有生活壓力的背景下愉快地度過了一段快樂時光(個人認為電影上半阙的幕後英雄是男主他爸,沒有那每月的五萬生活費,這沒羞沒臊的小日子指定要降低水平,那可就無聊多了),最後在生活的壓力下消磨了激情,最後和平分手,此之謂“平凡”。

片尾二人分别時相擁而泣,于片中人合情合理,畢竟這麼多年下來說沒感情那都是假的。而作為觀衆的我内心則毫無波瀾——這樣的情節太常見,同時我不覺得二人的分别有多可惜,具體來說有以下理由:

1. 共同愛好,隻是親密關系的組分之一,它是“上層建築”,需要“經濟基礎”的支撐,空中樓閣注定難以維系。

2. 共通的價值觀,作為另一種“上層建築”(認為是基礎其實也行),在親密關系中也許比共同愛好更重要。其實在片尾男女主對結婚的态度中,我們能看到兩種不同的婚姻觀。在男主視角中,婚姻是“手段”,是一劑重振感情頹勢的解藥,相當于一個維系親密關系的“工具”;而在女主視角中,婚姻更像是一種“儀式”,是強韌可持續的親密關系的見證,是親密關系發展到一定階段後自然會浮現出的“目的”。也正因此,男主希望用結婚來解決兩人間的問題,而女主無法接受在兩人的感情逐漸冷落的狀态下結婚(原話是“又要降低标準嗎”)。這裡我不好說兩者孰是孰非,但個人認為這個分歧不容忽視。

3. 和平分手,大家都得到解脫,好聚好散,善莫大焉。就好比爆破拆遷舊樓時,方案完備、實施成功,并未波及規劃影響範圍外的任何設施,對于舊樓來說,已經是相當妥善的歸宿了。分得撕心裂肺、愁腸百結、藕斷絲連、迂回婉轉,那才是真正的災難。

最後再稍微“冒犯”一下豆瓣社區的用戶吧。這部片的豆瓣評分很高,個人認為是電影調性與豆瓣用戶調性的契合所緻——片中二人因小衆愛好走到一起,而豆瓣社區中,持有各種小衆愛好的用戶比重應該也是相對高的,這意味着本片在豆瓣容易引起共鳴。此外,本片的清新脫俗感,同樣是清高的豆瓣用戶容易欣賞與接受的,那麼它得到高分也就不足為奇了。

哦對了,我也是個豆瓣用戶,有小衆愛好,略略清高。自己人,求放過(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