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标記是09年9月,上周末從圖書館借來光碟重看了。Nausicaa和Kushana分别代表兩種不同路線。
Nausicaa是和平主義、相互尊重、共存。再往下推可以推論出,地球上的萬物都是平等的。而Kushana推崇力量,成王敗寇,有力量,就能/也應該,去占有更大生存空間。
隻從本片看來,Kushana顯得傲慢又愚蠢,因為她沒能掌握巨人的力量。最後按照Nausicaa的方式,世界又恢複生機,人們愉快的生活下去。
但現實就完全不是這樣了,一則人的欲望是無窮的,而在風之谷中,大家都安于樸素的日子。二來人已經掌握了一些絕對力量。比如燒林開荒、比如漁獵,大自然并沒有Ohm這麼強大的生物來保護。不管人們的願望如何,實際上是行的Kushana之事。
更牽涉到發達國家與不發達國家的利益分配。發達國家人民生活水平高,也許是為未來做打算,在人類不能完全保證能獨活于世的情況下;也許是精神上追求人道主義;不管怎麼說,最後落腳到呼籲環境保護。但不發達國家的人民,吃了今天還不知道明天的飯在哪裡。北極的海平面上漲和我明天的午飯有什麼關系呢?所以巴西燒了亞馬遜雨林,能罵他們短視麼?恐怕很難。
這裡還可以再深入挖掘的一點是,對科學,到底有多大信心。在最終的最終,科學能解釋一切麼?如果世界是一台精密機器,在了解了所有的工作原理後,人類可以使之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來運轉麼?現在我們還在驚訝于造化的神奇,驚訝于某些生物令人驚歎的美。試想如果有一天3D打印就能“生”出一頭殺人鲸,還有人驚歎于它的美、力量與智慧麼?喜愛也許還是喜愛的,驚歎與敬畏一定是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