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風中的火焰》是部電視劇,不是120分鐘的電影,加上又是懸疑劇,各種情節和情緒是一點點累積和推進的,除非是一集或者幾集一個故事,需要不時地頂觀衆一下,而本劇目前成功地做到了各個時間線各說各的,且同時都“完美”地平行闡述到毫無帶入感。标題裡的抄,即《風中的火焰》vs《漫長的季節》,色調一樣,運鏡類似,劇情編排類似。
其次,開篇就标明的90年代和明确的西北口音,已經把時間地點定了。回憶一下吧,改革開放還沒開始的大西北,那時候的節奏是啥樣的,人活着的節奏99%是鈍的。鈍,不是沒有血性,不是蠢,不是麻木,而是一種相對意義上的情緒的時空拉長感,即不是瞬間爆發、不是表情亂動,導演要做的是用帶入感替換西北語境下的慢節奏。同背景的《山海情》,水花拉着車在戈壁上走,那種無盡的拉長感不就出來了麼,同地域的《無人區》裡多布傑開完槍以後,甯浩的鏡頭的停頓,也是同樣的表達。但《風中》的劇本節奏和導演節奏和演員節奏全都對不上,劇本是想走嫌疑遞推的,草蛇灰線,最後一擊的路數;導演……完全hold不住不同時間線的調度和剪輯;演員……主演裡有一半在自己演自己,互動戲之間很空洞,很大一部分原因,我覺得是演員們不理解那個時代的西北。不同于同時代的東北,已經有不少文學作品和網絡分析結構過了,即使不是東北演員,如果好好做功課,通過新東北文藝複興一代的作品的渲染下,是能夠感受到的。然而大西北戲,出彩的大都是電影,還多半帶有點喜劇色彩,唯一一部正劇就隻有《山海情》,而選角基本都是西北演員,而姚晨的表演也就顯得很突兀。很明顯的是,幾位主演把西北和東北混淆了起來了,雖然我們不可以标簽化一個地方,但這是拍給大多數人看的一個要引起共鳴的作品不是嗎?如同《繁花》為啥轟轟烈烈地火了?因為它準确地表達了那個時代的上海,濃縮精煉且調侃了上海(比如,那段尬舞,哈哈一笑也就過了)。
最後,西北是個很值得拍的地方,但西北戲的難度要遠大于東北,東北有鋼廠、有玉米地,有和天際線交互的機械,用現代性來說,東北有一種時空交錯和混亂的灰度美,是雪交雜着塵的氣息,而西北的時空比東北更慢,不應該指望觀衆主動參與(文學影視作品最重要的就是引導觀衆,觀衆作為主體還要導演幹嘛),導演的剪輯和鏡頭節奏就是王道,西北戲拍得最好的甯浩都能被噴無趣,《風中》這位導演完全是個災難。想象一下如果《風中》的背景設定在東北,是不是劇本節奏對上了?而如果設定在西南,是不是年輕演員的表演也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