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當然是自由的。問題在于:當作品打上了“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标簽,其中哪部分真實、哪部分虛構,确定沒有誤導嗎?确定向觀衆說清了嗎?

——本文隻談曆史和“改編”,不涉及影片其他方面或“推理成分”的劇透

...
原本的影評專注于故事情節和福爾摩斯形象的再創作,隻是習慣性地預留了一部分給曆史背景。結果,這部分一查證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
電影開頭的“聲明”

看完電影後,筆者也對“真實曆史事件”産生了興趣,查閱了一些資料,總結如下:

...
19世紀火柴女工工作生活情況概覽 ©Vic. S. G.
...
1888年火柴女工大罷工的過程梳理©Vic. S. G.(一) 半吊子的“罷工”Loop: “Speaking about the film's historically-inspired storyline to Collider, director Harry Bradbeer said the Matchbox Girls' Strike of the late 1800s was a pivotal moment in the labor rights movement, with significance that echoes into the present.”

導演接受采訪時表示,火柴女工大罷工運動“至關重要”[i]

看完電影,完全搞不懂導演所說的“重要”體現在哪裡。比找資料才發現,電影把史實完全肢解了,起因、經過和結果都沒有交代。

...
影片結尾的字幕:“隻需一顆火苗,就能引發一場大火”。電影裡展示的即便能稱得上是火苗,也沒找到燃燒所需的氧氣和介質。

曆史上那次真實的罷工,以費邊社一次會議上關于女性工作條件的演講為伏筆,以一位社會主義運動者的采訪為契機,以一篇曝光工廠惡劣行為的文章為導火索,以工廠逼迫女工簽字不成進而開除女工為引爆點。

如果說真實的罷工以演講為命運的開端,它遠非以演講結束。

影片中的演講之所以被一些觀衆稱為“魔幻”,是因為結合史實,想讓觀衆們相信當時吃穿住都成問題的火柴廠女工因為這幾句“演講詞”就放棄工資、讓自己和家人餓肚子,實在不現實。

1888年貝贊特的《倫敦白奴》中有如下記載:

一位女工說:“我們不要假期。”

當時工人們的薪資已然非常微薄,所謂的“休假”對于工人階級而言無疑意味着餓肚子。他們不要假期,因為他們享受不到陽光沙灘,甚至不能在床上舒服地睡懶覺(通常一個房間會租給一個甚至多個家庭,孩子們直接睡在刨花上),睡覺也大概率會餓醒(貝贊特采訪的女工們基本隻吃面包和一點黃油,偶爾能喝咖啡吃果醬就非常開心)。他們需要的是工錢,要考慮生計——這樣的現實讓工人階級不可能單純到聽了幾句演說詞就撂挑子不幹。

影片中保留了白磷這一真實曆史元素。倒是沒有涉及白磷易燃這一點。

在生産可燃火柴頭過程中,白磷産生的氣體會導緻“磷毒性颌骨壞死”(“磷下巴”,“phossy jaw”),但有毒有害物質并沒能引起社會的足夠重視。19世紀的醫學條件剛剛能夠診斷出一些慢性病[ii],白磷的禁止使用要等到1906年在伯爾尼簽署的國際公約[iii]。而英國議會在1908年才批準該公約。資料顯示,直到1898年,布萊恩特·梅火柴廠仍有工人罹患此症。雖然英國已經通過了《工廠法案》,要求所有病例一經發現立刻上報,但布萊恩特·梅火柴廠的負責人仍“對17例病例沒有上報表示費解”[iv]

在這樣的曆史背景下,工人們不會因為單純因為面臨疾病威脅就放棄掙錢的機會。

...
1898年6月2日英國《每日紀事報》(The Daily Chronicle)報道“磷下巴”案例。火柴女工大罷工十年之後,英國已頒布《工廠法案》,要求工廠發現白磷中毒情況時第一時間彙報。根據此條報道,布萊恩特·梅火柴廠對本廠發生的十七起白磷中毒病例隐瞞不報,被處最高額罰款(25英

[v]

影片普遍存在對曆史人物的低智商化“改編”。對比如下:

...

“薩拉”這個角色被刻畫為“罷工運動領導者”,但編劇讓主角帶着觀衆們一起研究推測了許久她到底是誰的情婦——這對情節推進到底有多大作用?恐怕隻是為了展示那首被歇洛克吐槽的“詩謎”。角色僅有的高光時刻是:不知如何混入的貴族舞會、登門拜訪也沒法表達的意見,以及幾句不那麼具有說服力的演講詞。

...

“議員”這個角色與其說太年輕就當上議員而無所适從,不如說是無所事事。結局被莫名其妙安排和警方合作,展露迷人微笑——電影不是說罷工女工們去威斯敏斯特宮了嗎?後來怎樣了?編劇是打定主意不讓這位帥氣的議員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嗎?

...

沒有政治和輿論的壓力,罷工可能成功嗎?且不論如何改善工作條件,女工和家人們住哪裡?吃什麼?馬克思寫《資本論》還有恩格斯支持呢,電影裡的“薩拉”和“玫伊”又在幹嘛?

(二)虛假的“真實事件”“我【導演】和Jack Thorne【編劇】都熟悉1888年大罷工。”“And the Match Girls’ Strike of 1888 was something that was known to me and [screenwriter] Jack Thorne. Not a widely known story, but we knew it was the very first industrial action by women in history.”[vi]

與上述聲明相對,電影絲毫沒有體現大罷工導火索之一的著名報道、文章作者、罷工的過程和勝利如何取得。這令人不禁思索,編導究竟是完美回避了真實曆史,還是真的除了“1888年火柴女工大罷工是曆史上女性領導的第一次工業運動”這句話之外一無所知。

導演稱,這一部影片他想讓女主伊諾拉“到工人階級中去,到同年女性中去”(“ I wanted to put Enola into a very different world. I felt that having spent her time with an aristocrat in the first film, I wanted her to be immersed in a working class world with lots of other young women of her age.”)。[vii]

作為非曆史專業研究者、非專業影視評論者和非專業劇本研讀者,筆者可以想到多種“讓伊諾拉到工人階級中去”的情節,比如:

- 制造貝贊特和工人階級之間的互不理解,安排女主喬裝為女工,協助貝贊特的采訪調查,成為著名報道的貢獻者之一。由此可以引出女主被訴诽謗,法庭戲多受歡迎啊,歇洛克也可以一展(格鬥術以外的)風采,順便印證一下華生的說法。

- 也可以安排女主因主張女性權利而被捕。那個年代不乏因此被捕入獄的女性,英國甚至專門通過了被戲稱為“貓鼠法案”(The Cat and Mouse Act)的法案[viii],允許女性犯人回家休息,等養好身體再繼續服刑。

或許編劇和導演認為,争取婦女選舉權女子(suffragettes)僅僅着眼于中上階級的女性,所以才讓女主接一個工人階級女性失蹤案,執着破案,卻對工人階級女性争取權利沒起到任何政治作用。

...
曆史事件的殘缺化:史實和“改編”的對比

簡言之:如果有人這麼改編秦始皇統一中國:嬴政登高遠眺,振臂高呼,頓時中國得到了統一,普天同慶。觀衆也會覺得這是在扯淡。

(三)“獨立少女”:唯有戀愛和美少年不可辜負

電影以活潑勇敢的少女作為主角,卻顯得她隻會惹禍上身。雖然有個議員男朋友(或至少是議員朋友),卻想不到借助其力量(至少沒有借助其政治力量)。

盡管這部電影的主旨之一是“和朋友在一起可以更強大”(難以理解一位給自己女兒取名字是“單孤”的女性,會讓女兒長到十四歲才第一次告訴她“團結就是力量”),但女主華麗轉身之後并未和朋友一起各自發揮長處變得更強大,而是讓朋友以短闆和自己一起挨打。

定位給兒童、青少年的書籍和影視作品,大多需要出現冒險元素。這對于塑造獨立人格而言有鼓勵作用,可以理解。但,并非所有不理解孩子的成年人都是混賬,也不是所有“冒險”都能全身而退。

同樣,定位給兒童、青少年或家庭觀看的電影裡需要出現浪漫元素,可以理解。但,并非任何情節都必須和戀愛有關。導演和編劇并非不懂“團結就是力量”。他們隻是安排女主等媽媽救自己于囹圄,等哥哥救自己于水火,不讓女主動腦筋想想,貪婪的資本家該怎麼對付。

對此,安妮·貝贊特在1888年那篇著名的文章中寫道——

“讓我們奮力争取觸到【這些資本家】的良心(換言之:他們的錢袋子),讓我們至少不要助纣為虐,抵制他們的産品。”(四) 被隐藏的“女性力量”導演稱:“今天,女性們仍然需要相互支持——她們在伊朗就是這樣做的——要團結起來。”“Women are still having to stand with each other — they're doing it in Iran right now — to stand up as a group.”[ix]

藝術作品關注女性角色、聚焦女性視角本是好事,筆者樂見其成。但本片中,導演和編劇卻沒有将曆史上相互支持、團結起來的女性完整地呈現出來。

與此相對,影片呈現的是中上層階級女孩子的任性和莽撞——而這個角色本可以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獨立思考、雖然有限但仍非常可觀的人脈資源,設法幫助弱勢群體争取權利。

...
...

與此相對,影片呈現的是工人階級女子的異想天開——而真實曆史證明,工人階級女子非常現實,該次罷工的目的性也很強(即便最初目的不明确,也在推進的過程中逐漸清晰起來:表達訴求、要求改善工作條件)。

...
...
之後呢?工人打鬧威斯敏斯特?

不僅如此,片尾字幕稱“火柴女工大罷工是由薩拉·查普曼領導的”。下面截圖的中文翻譯完全正确。原文即為 “The Match Girls strike, led by Sarah Chapman (…)” 意為“這場罷工的領導者隻有一名,此人是薩拉·查普曼”。

...
片尾字幕

電影的情節可以虛構,當然可以進行藝術化處理。但基于真實曆史事件改編的電影,其片尾的說明性字幕應該是還原曆史的。

否則,還是直接寫上“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為妙。

...
片尾,漸入方式出現的曆史上真實的薩拉·查普曼。這是漸入的第一個鏡頭。薩拉身旁的男士是赫伯特,畫面最右側隻露出一根眉毛和一隻眼睛的是安妮·貝贊特

看到這裡,不了解相關曆史的觀衆恐怕都會認為罷工運動是薩拉·查普曼獨自領導的,并且一罷工就取得了勝利。

如前所述,事實并非如此。

片尾的“真實的照片”也并不完整。下圖是筆者能找到的較為完整的圖片。遺憾的是最左側女性的面部仍不完整,結合照片右下方的黑框和左下側不完整黑色框線,可能這并非完整的原片。

...
1888年7月27日,當選為火柴女工工會委員會(The Union of Women Matchmakers)的十二位女性。上方扶欄内左二為薩拉·查普曼,左三為任财務主管的赫伯特·伯羅斯,右三為任書記(secretary)的安妮·貝贊特。©People’s History Mus

很明顯,在片方看來,這場“至關重要”的“真實事件”中,安妮·貝贊特不配擁有姓名。她甚至不配在片尾露出一張完整的臉。

既然是一部肯定女權運動、鼓勵女性獨立、贊揚女性發揮自己聰明才智解決問題的電影,實在難以想象為何對安妮·貝贊特隻字不提。難道不是她聽演講之後親自采訪火柴廠女工了解第一手信息?難道不是她發表文章,号召抵制布萊恩特·梅?難道不是她積極募款,為罷工提供經濟保障?難道不是她為女工出謀劃策,成立罷工委員會、安排與議員見面、施加政治影響力?

因為她不是工人階級?因為她強調過罷工并非出于自己的策劃?但她撰寫的文章、募集的資金、籌備委員會、尋求媒體和政治支持的舉動,無疑對罷工成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主觀上是否策劃罷工,不影響對于客觀上對罷工起到的作用。

因為她是社會主義者?筆者在撰寫本文過程中曾作如下統計:在搜索引擎中輸入關鍵詞“Enola Holmes 2 Match Girls Strike”,約有三百萬條結果。排在首位的20篇文章中(十餘篇在搜索結果中反複出現),12篇提到了安妮·貝贊特。對其的稱謂包括“社會改革者”(4)、“活動家/女權運動者”(4)、“社會工作者”(1)。一篇肯定安妮·貝贊特“在火柴女工大罷工中起到了比薩拉更主要的領導作用”(CBR)。僅有一篇稱其為“女權運動者,社會主義者,慈善家,并有其他衆多稱号”(“denofgeek”: a women’s rights activist, socialist, philanthropist, and much more)。剩下的一篇沒有對其進行任何描述。

...

另外,以關鍵詞“福爾摩斯小姐2”及“安妮·貝贊特”進行檢索,隻有一百萬條結果。

...

這部影片真不該拿“女性獨立”“工人運動”“真實曆史事件”“真實曆史人物”來當噱頭炒作,又進行這麼一系列經不起半點兒推敲和查證的“改編”。

就該老老實實說:這部玩福爾摩斯哏的少女冒險電影(本系列最新),大量驚險動作場面,集結實力派影星“大超”、 “海姨”和“盧平教授”,高顔值男女主甜甜的戀愛讓你合不攏嘴!

起碼大家看得舒心啊。

主要參考資料:

1. 《美國國家地理全球史:19世紀的世界》 (National Geographic: The 19th Century),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編著,李戀晨譯,現代出版社,2013,ISBN: 978-7-5143-8418-5

19世紀的世界7.8美國國家地理學會 / 2020 / 現代出版社

2. 《企鵝歐洲史7 競逐權利 1815-1914》(The Pursuit of Power: Europe 1815-1914),【英】理查德·埃文斯(Richard J. Evans)著,胡利平譯,中信出版集團,2016,ISBN: 978-7-5086-9650-8

企鵝歐洲史·競逐權力9.1[英]理查德·埃文斯 / 2018 / 中信出版社

3. 《倫敦白奴》(White Slavery in London),【英】安妮·貝贊特, “聯結”周刊(The Link), 1888,http://www.mernick.org.uk/thhol/thelink.html

4. “火柴女工大罷工”,英國國家檔案館(The National Archives),https://www.nationalarchives.gov.uk/education/resources/what-was-the-significance-of-the-match-girls-strike-in-1888/the-match-girls-strike-source-3a/

5. “1888年火柴女工大罷工”,雷納德新聞報(Reynolds's Newspaper),1888年7月8日報道,大英圖書館(The British Library)館藏資料:https://www.bl.uk/learning/timeline/large106451.html

6. 《1888年火柴女工大罷工:新工人運動的誕生》(“Matchgirls Strike of 1888: The birth of the new Labour Movement”), 薩曼莎·強生(Samantha Johnson), 2018

尾注:

[i] “Enola Holmes 2’s director explains the impact the matchbox girls factory strike had on the film”, Looper, Nov. 4, 2022, https://www.looper.com/1086959/enola-holmes-2s-director-explains-the-impact-the-matchbox-girls-factory-strike-had-on-the-film/

[ii] 《企鵝歐洲史7 競逐權利 1815-1914》(The Pursuit of Power: Europe 1815-1914),【英】理查德·埃文斯(Richard J. Evans)著,胡利平譯,中信出版集團,2016,ISBN: 978-7-5086-9650-8, p. 426

[iii] 維也納聯合國檔案(United Nations Archives at Geneva)

[iv]英國《每日紀事報》(The Daily Chronicle),1898年6月2日報道

[v] “火柴女工大罷工”,英國國家檔案館(The National Archives),https://www.nationalarchives.gov.uk/education/resources/what-was-the-significance-of-the-match-girls-strike-in-1888/the-match-girls-strike-source-3a/

[vi] “Enola Holmes 2’s director explains the impact the matchbox girls factory strike had on the film”, Looper, Nov. 4, 2022, https://www.looper.com/1086959/enola-holmes-2s-director-explains-the-impact-the-matchbox-girls-factory-strike-had-on-the-film/

[vii] “Enola Holmes 2 director Harry Bradbeer on its action scenes and Millie Bobby Brown”, Nerdist, Nov. 4, 2022: “I wanted to put Enola into a very different world. I felt that having spent her time with an aristocrat in the first film, I wanted her to be immersed in a working class world with lots of other young women of her age.” Source: https://nerdist.com/article/enola-holmes-2-director-harry-bradbeer-interview-action-scenes-working-with-millie-bobby-brown-sequel-watson-appearance-sherlock/

[viii] 英國《1913年病囚暫釋法》,“Prisoners (Temporary Discharge for Ill Health) Act 1913”,英國議會:https://www.parliament.uk/about/living-heritage/transformingsociety/electionsvoting/womenvote/case-study-the-right-to-vote/the-right-to-vote/winson-green-forcefeeding/cat-and-mouse-act/

[ix] “Enola Holmes 2’s director explains the impact the matchbox girls factory strike had on the film”, Looper, Nov. 4, 2022, https://www.looper.com/1086959/enola-holmes-2s-director-explains-the-impact-the-matchbox-girls-factory-strike-had-on-the-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