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說《X聖治》時期的黑澤清對于現代工業社會對于人的異化的認知僅僅局限在視覺層面,那麼其新片《鐘聲》便預示着黑澤清對于人的異化的探索已然進入更隐蔽的場域——聲音。

...

在《鐘聲》中,主要的場景被設定在一個烹饪料理班,極具現代性的場景構建:精緻的廚具擺放,冷灰調的色彩風格,懸挂的顯示器。老師教授方法,學員按部就班,如此場景被投擲了一個隐喻:工具理性在此刻完成了一次對場景的「統攝」。

...

而就在這種看似普通的環境下,異化入侵了,在這樣的場景下,制造聲音,或者說制造噪音是再合适不過的了,刀具碰撞與食物切割,老師的聲音、學員交談的聲音,在這個環境之中的完全了一次對田代(他者)的排斥和異化,田代先生如是說:“我來這裡并不是為了學習的”,不是為了學習,那是為了什麼?很明顯,邊緣人在發出求助指令,“我的腦子裡有一個機器,它控制着我大腦的一半,并是不是發出噪音”,該台詞可謂最切題的一句。

腦子裡的機器即工具理性的産物,我們何嘗不被這種理性所支配?而所謂的鐘聲則為影片進入異域放置了錨定點。

...

這個鏡頭的隐喻再明顯不過:自我與鏡子中的他者已然不是同一個主體,看鏡子的人作為觀測者主動将自我分裂,而這層分裂正是由于他者的異化所導緻的,從此刻開始,男主不再擁有真實的自我。

...

接着來到家庭場景,一家三人平淡的相擁着晚餐,随後,妻子毫無預兆地出門将易拉罐丢棄,影片雖然并未直接給出松岡的反應,但很明顯的看出這是一種「聲音的暴力」,易拉罐制造的噪音在無意識地激怒着他者,而這也被看成了一種工業景觀對于人的異化。

...

随後,松岡來到兒子的房間,兩人剛經曆完一場争執,此刻,鏡頭對準了兒子手作的魔方,魔方的聲音,亦是一種噪音,伴随着壓抑的情緒進一步加深了松岡的憤怒與恐懼。

...

門鈴,我們再熟悉不過的裝置,無限循環的噪音,不斷挑戰并消磨着人的耐心,松岡又一次被異化和激怒。

...

看似是男主在求職,實際男主已經作為他人眼中的「他者」,男主被異化過後同樣異化着他者,這種交互關系在我們社會中再常見不過。随後路人毫無預兆地舉起刀指向陌生人。

黑澤清在《鐘聲》中完成了一次聲學實驗,即日常生活中所産生的噪音如何無意識地激怒着人類,同樣的壓抑日式建築在空間上漸漸地蠶食人類的生存空間,對于現代生活,我們還能投注怎樣的預期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