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斯蒂芬金的忠實書迷,剛看到這片評分那麼低還憤憤不平,想着要怎麼開脫。畢竟這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寫的原著,比大逃殺早了20多年,可以說是真正的吃雞鼻祖了。但當我看完後,實在不知道要怎麼開脫了。打三星完全是出于對斯蒂芬金的濾鏡。

原著也是很久之前看的了,有些内容可能記憶不準确,但當時看的時候還是非常震撼的。雖然故事情節走向是一樣的,就是一群人走啊走啊走,但小說要豐滿的多。一般都是原著小說情節比較豐滿,電影很難把一部小說的内容壓縮到90分鐘,會跳過很多情節,而我第一次看到一部小說改編成電影能那麼空洞,還能有那麼多餘量。

首先原著是100人,這就非常符合吃雞了,百人淘汰賽,電影直接砍一半,從視覺上就效果大減了。原著中有一個人比賽剛開始就因為恐懼走不動路直接在起點線被槍殺,成為史上第一個0米淘汰的。這一上來就給參賽者巨大的精神壓力,這麼經典的橋段居然沒拍。

其次,小說通過人物對話、心理描寫,環境描寫,回憶,把簡單的劇情撐的非常飽滿,我印象裡至少對十幾個人有詳細描寫,還有很多人都或多或少提過,而電影一共才50個人,主要也就講兩個人的事,有回憶的隻有白男主,對人物的刻畫完全不夠,撐不起整個時長。原著中還有少校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告訴參賽者他們走了多少了,上一屆的人走到這裡還有多少人,曆史記錄最厲害的一組走了多少等等很多信息,說是鼓勵也好說是嘲諷也好,這種浮誇的人物表現形式在電影中完全删除了。

最後這結局也改的面目全非,我記得原著中就是兩個人一直走,走到其中一人倒下,周圍的人都在歡呼。并不存在兩個好朋友互相搶着去死讓對方活下來的戲碼。走到隻剩最後兩人時,心理活動的描寫可是想當豐富精彩的,電影結局想煽情,結果真就扇了觀衆一巴掌。活下來的人也沒有槍殺少校,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最後活下來的人要照顧很多淘汰者的家人的,電影裡也簡單提了一下有個人結婚了,活下來的人要照顧他妻子,怎麼會這麼無腦槍殺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