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讨論張望為主,我看見一個配角,隔壁題題。他是個癌症病人因為剃光頭了。但他有一個畫家的爸爸,天天陪伴他。張望從2004住院到2005死亡,這麼久的時間他一直住院,畫家爸爸沒有愁金錢,天天畫畫吃飯睡覺。和男主編竹籃不一樣。他完全有足夠資金維持治療。還可以給孩子吃炸豬肉,可見隔壁題題起碼飲食和普通人沒有什麼不同,隻要病情緩和可以正常進食。也就意味着他有治愈出院的可能。而另一個瞎了眼睛的兒童也一樣長期住院。不清楚家長身份。應該不輸給畫家。男主工作僅僅是編竹籃子。住院可以過節日,對于病人來說真的是非常奢侈,這和張望的放棄治療形成鮮明對比。結束時候張望死亡。題題發呆了一會兒。又給新來的病友說起和張望說的故事。題題眼裡張望隻是人生中一個過客。不能去幼兒園玩的話下一個病友說故事也可以解悶。他有畫家爸爸,可以一直治療,直到痊愈。他沒有小胖那個壞心眼歧視窮人,他對瞎了的兒童問的是,你眼睛以後看不見嗎?關心的是以後是否可以正常生活。張望問的是,為什麼他們不肯捐。張望眼裡死了眼角膜沒有用給人理所當然。而題題不會想那麼多。他們生活差異導緻認知水平差異。題題父親教育張望畫畫,雖然可能隻是鬧着玩的,但畫畫賺錢實際上給了張望一定的希望。羨慕畫家這樣的人,可以自給自足,長年照顧癌症孩子,在病床上都給孩子生日新年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