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誤打誤撞的被老c拉着看了一點,後面就一直沒有時間把它看完,最近終于找了一點空,把它斷斷續續地看掉了。最高だ ! 絶対。
沒有恐怖音效,悠悠然叙述初中校園的故事,甚至全篇都能聽到堪稱舒适弦樂,但是這才是恐怖片好嗎。
還是那句老話,魑魅魍魉都不恐怖,最“恐怖”的還是人性。(或者不(光)是恐怖吧,是令人震撼,因為鬼再恐怖也是假的,一念之差的人性,隻會比電影更真。尤其是關注的群體,選得太好了。十三四歲的孩子(選角也選的是那個年紀的演員,讓人一邊覺得這個年紀怎麼演出來的,一邊又覺得やっぱり 隻有這個年紀演的出來。)那種在童言無忌歡聲笑語之下浮動而未成形的令人心驚的人性。不光是極端性格的那幾個,更是群像:群體性的潛規則、抱團式的孤立,裹在天真裡的有邪,盲目跟風裡的軟弱.....或許襁褓裡的孩子确實可以算作天使,但是能完全說十三四歲的少男少女是天使嗎?高中的時候,老朱給我們推過李玫瑾《幽微的人性》,有一章就說這個年紀最容易出現“問題”。不是那種非黑即白的善惡,而是成長過程中浮動的人格。“浮動”很正常很普遍, 但是也有可能變成可怕。最經典的是直樹發瘋“自白”那段,配音放的是遊樂園裡孩子的遊戲曲。純正的,孩子的曲目。這一幕是唯一覺得“恐怖”的一段。于是又想到那個懸而未決的老生常談 ,未成年保護,怎麼樣保護?定義一個一輩子都是天使的天使,然後擔心一塵不染被染上塵埃?

除了最恐怖的,最震撼的還有很多,比如全線戛然而止的感情線。真心實感地磕了五分鐘小月和修哉,期待某種隻有電影裡才出現幾率比較大的互相救贖,但是“告白”是人性自白而不是戀愛。此外最震撼的還有倒流鐘。在幻想裡,把親手炸毀的東西拼回去,但是不是為了拼完整,而是眼睜睜看它再炸一遍。在殘酷劇情和悠悠配樂互不匹配的荒謬倒置裡,很難剖析清楚的東西就這樣被來回炸了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