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預告片時,我心裡隻有一個念頭:“真實!”——真實到讓人想哭。它确實是一部純粹的紀錄片,記錄了安定醫院的普通一角,可是就連這一個角落也是耗費六年光陰才出現在大熒幕。
觀影時我一直在想,為什麼會選擇“多動症”這個主題?(如果能拍出抑郁兒童和他背後的家庭問題、家庭治療,那就非常炸了)映後交流時,導演給出了答案。她拍攝了許多孩子,但直到影片上映前,隻拿到了一份完整的知情同意。有些家長即便簽了字,後來又收回了許可——這我完全能夠理解,換作是我,也未必能像閉同學那樣勇敢。換個角度想,如果連“閉同學”一家也選擇了拒絕,那這部電影,恐怕就真的遙遙無期了……
吃飯時和朋友聊起這部電影,沒想到她也曾有過類似的情緒經曆。她小時候因為家長的争吵也曾陷入抑郁、産生過消極念頭,隻是那個年代還沒有“心理健康”這樣的意識,全靠自己一個人默默挺了過來。回顧初中時代,原來那時班級裡就出現過霸淩和造謠的現象。能一路健康順利地長大,原來并不是那麼理所當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