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想去看《還有明天》遭遇密鑰沒到臨時換片,看了看是音樂題材,賣票的一直忽悠說該片放映僅此一次機不可失,也想讓生活多經曆些偶然,所以去看了(村裡居然公映日前一天就放上了)。一定意義上不是一部“好”電影,《你好,之華》、《情書》的影子、不加理性克制的泛濫表達、不倫不類的香港日系風畫面和故事、混亂的節奏、并不高明的立意、失意中年男人的意淫,甚至和我大學時期拍的一個學生作業構思很像……但另一種層面,個人越來越不喜歡所謂“好”電影,怕經典模式怕套路化怕結構太過精巧讓人覺得望塵莫及怕題材太會讨人歡心,所以這一部也可以是非常好的電影,真誠、天馬行空的想法湧現、構圖、光影、美好的主題,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它強烈地調動起了人的情緒與記憶,明豔的少女喜歡男孩時的雀躍、微表情、按捺不住的小心思、第一次打電話聊到淩晨天空泛起魚肚白、而男主人公和女主女兒一起在日本海邊悼亡逝者的那一幕,第一次讓我思索關于永恒,關于生命中那些永恒的愛,關于死亡前夕那些紛亂亂的畫面……我對長久的愛沒有信心,相信人不一次也可能踏進同一條河流,相信時間絕對運動(一定意義上我很像《東邪西毒》的主人公),但這一次,我忽然慢慢回憶那些我過往人生的每一個人,在死亡那一刻,我還會記得誰?還會和誰的生命有牽絆,會不會有那個所謂的Exactly love陪在身邊,我不知道,也說不上話來,隻是呆若木雞,靜靜看着影院燈重新亮起,我們一個個個體從黑暗中的自處,回到人頭攢動的現實世界,聽完主題曲、鋼琴曲、看着字幕緩緩消失、打掃的人進來又離開,我站不起身,像呆住了一樣,年輕風騷的阿姨們說:這樣的故事太多了……兩個中老年大叔說:這片子挺好的……,嗯,挺好的,我們在同一空間觀看這同一方寸的銀幕裡表現的光影,試圖共融,但意義空間不會完全相通,這應該就是我們之所以需要電影、之所以愛電影應該有的感覺。而我們該如何承受歲月流水的侵蝕,該如何去承受這不可承受的生命之重,愛之重呢,一切都未可知,但應該時刻對生命饋贈的一切悲歡欣然接受,愛是快樂的事情,愛是禮物,生命是一曲盛大的交響樂,生命是贊歌!(PS:看完好想吃電影裡的焦糖布丁,隻能在村裡沒關門的小超市買了幾根奶酪棒和液體冰激淩,嗯,我還需要一點酒精,一個多小時之後我仍然在呆若木雞,後勁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