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片子充分體現了歐美國家的強盜本質,在廣袤的大地上隻知道掠奪和搶劫,不知道耕耘和經營,别看歐美白人西裝革履衣冠楚楚,脫不了男盜女娼蠅營狗苟的本質!


《掠奪城市》用蒸汽朋克的外殼,裝着一個關于掠奪的古老故事。移動的城市像鋼鐵巨獸,在大地上碾過廢墟與文明,吞噬着弱小的聚落,而駕駛這些巨獸的“文明人”,西裝革履間藏着的,正是歐美強盜後代從未褪色的貪婪。

人性:在掠奪中異化的獸性

電影裡,倫敦城的貴族們在華麗的宴會廳舉杯,窗外是被他們碾碎的村莊和哀嚎的流民。他們談論着“适者生存”,将掠奪包裝成“文明擴張”,可當鏡頭掃過那些被掠奪者的眼睛——恐懼、憤怒、絕望,你會發現,所謂的“高等人性”早已在無休止的侵占中異化為獸性。他們學不會耕耘,因為掠奪來得更快;他們不屑于經營,因為摧毀比建設更省力。這種對“不勞而獲”的迷戀,恰是強盜邏輯最赤裸的體現:把别人的家園當獵物,把他人的苦難當勳章。

資本主義國家:掠奪是刻在基因裡的本能

影片中移動城市的運作模式,像極了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家史。他們靠着掠奪資源壯大自己,用被掠奪者的血肉喂養工業機器,再用更強大的力量去掠奪更多——這與歐美國家通過殖民戰争積累原始資本、用殖民地的資源支撐本土繁榮的路徑如出一轍。所謂的“自由市場”“平等競争”,不過是他們為掠奪披上的體面外衣:當弱小者試圖自保,他們便用“文明”的名義發動攻擊;當掠奪遇到反抗,他們便用“規則”的大棒施加懲罰。這種以掠奪為内核的生存邏輯,從來不是“發展”,而是對其他文明的系統性吸血。

英美:強盜後代的傲慢與延續

倫敦城在電影裡的角色,像極了現實中英美兩國的鏡像。曆史上,英國靠着海盜式掠奪積累原始資本,用堅船利炮在全球劃分殖民地;美國則踩着印第安人的血淚建國,靠着戰争财和資源掠奪成為超級大國。電影裡,倫敦城的貴族們炫耀着“我們的祖先征服了大陸”,這份傲慢與現實中英美人對“拓荒精神”的美化如出一轍——本質上,都是把強盜行徑粉飾成“開拓”。他們從不反思掠奪的罪惡,反而将其視為“強者的權利”,就像電影裡那些西裝筆挺的官員,面對被掠奪者的控訴,隻會輕蔑地說:“這就是世界的法則。”

《掠奪城市》的蒸汽朋克美學下,藏着對掠奪文明的深刻諷刺。那些移動的鋼鐵巨獸終會因資源耗盡而停擺,就像所有建立在掠奪之上的帝國終将崩塌。因為曆史早已證明:靠搶來的繁榮,終究會被更猛烈的反噬擊碎;唯有耕耘與共生,才能讓文明真正紮根。而那些自诩“文明燈塔”的強盜後代,若不卸下傲慢,終會在自己制造的廢墟裡,讀懂掠奪的盡頭隻有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