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之前就聽過故事梗概,也看過一些短視頻解說,一直被大家的介紹勸退。包括片名也讓我對這部片子敬而遠之。所以今天打算随便看看打發一下時間。一打開還以為自己看錯片子,風格和我想象的大相徑庭,果然隻聽梗概根本不可能沾到電影的一點精髓,非常驚喜!

起初覺得表演很浮誇,像動畫,特效也很土,配樂很喜劇,很誇張,全片色彩明豔,畫面飽和度很高,我大概花了二十分鐘來适應這部電影的表現風格,後來全身心沉浸進去了,并且非常喜歡。

喜歡它靈巧的叙事手法,天馬行空又輕盈含蓄的各種意象,生動的人物性格,完美剖現劇情張力的歌舞,畫龍點睛的配樂【比如每次展示人物魅力的時出現的油膩薩克斯hhh非常像動畫片】,還有女主松子的顔值和氣質【是我一直以來喜歡的那一類】,我都超愛。

關于各種意象:這是我重點關注的地方,表現力拉滿,像是叙事片裡個人世界的意識流。其中滿含隐喻、借物喻人、比喻、拟物拟人。豐富的動畫和特效,以及高飽和度的畫面,營造出童話電影的氛圍(其實這些意象也是松子内心世界的具象化外顯,與此同時,松子這樣的狀态去渴求親密關系就像是童話一般天真又虛幻)。這些童話般的設計突然出現在現實的悲慘世界,有一絲荒誕感,它們從觀感上把松子的痛苦淡化了一部分,但是其中想要表達的情感卻絲毫不減。

影片之間的互文性也體現得淋漓盡緻。片中常常通過嫁接歌詞(歌舞轉場)、嫁接影片台詞來表現人物心境和人物處境。此外,轉場也大量依賴貼近生活又具有藝術氣息的小物件或富有浪漫意義的自然景觀,順滑而又深有用意。

關于歌舞:我最愛的是松子當浴池女郎的歌舞,裡面通過有力的舞蹈,簡潔的人體剪影、幾何體,高對比度的畫面展示性愛,其中還穿插着的日本經濟形勢,表現松子個人“事業”軌迹與受到日本社會環境的同步變化,由蓬勃到受到短暫的震動。

(這裡印象很深,歌舞表演中插入了一段海報變化——1972年成熟性感女郎讓位于青澀學生妹——大意是這樣,原文不記得了。社會的(這裡主要是男性的)審美風向一定程度上反應了社會的氣氛,經濟的形勢走向。隻有國家蓬勃興盛、社會包容開放時,大方展示女性魅力的情況才會變多,比如自信/明豔/性感/成熟等,男性也更有信心去追求這樣有強烈主體性的女性伴侶。

70年代的日本雖然受到石油危機全球經濟滞脹的影響,但是仍舊處于高速發展階段,所以盡管松子處于底層,她仍然可以迅速在物質上東山再起。雖然這次被合夥人騙了。等到她出獄後,就再難乘坐經濟快車了。到90年代泡沫經濟被戳破後,日本經濟發展停滞,松子在泥潭中掙紮的阻力也越來越大。松子的生活越來越靠近現在的我們——原子化。果不其然,片中的松子開始追星了,這毫不意外是鏡中花水中月,把對愛的渴望寄托在資本打造的甜蜜幻影上,比她以往任何一段感情都虛妄更甚。)

整個故事是悲劇,越到後面心裡越不是滋味,但其中冷不丁穿插的一些笑點我也完全get了。

比如松子和阿龍相約自殺時,阿龍“啊我還是做不到”然後把滿嘴安眠藥哕了出來。随即,為了配合二人殉情的抒情音樂也戛然而止。松子有點生氣地噴了阿龍滿臉安眠藥。我真是被這裡笑死了,兩人浴血相擁的氛圍一下子就被求生本能給打破了。還有男主【叙述者、線索人物】(看完了連名字都不記得我真服了),聽完澤村小姐說自己和姑姑很像之後,低頭看了看姑姑噘嘴的照片,BGM突然停止,“哪裡像了”。

總之,在每次悲傷氛圍彌漫的時候會用戲谑的方式插科打诨,把握節奏不至于全是悲傷,但的确是樂景襯哀情。我很喜歡這種處理方式。影片直到最後幾分鐘,回溯松子這一生時,在她去往天堂的路上才大膽煽情了。在人間時,松子的記憶最深處,是松子的家,松子家陡長的樓梯,樓梯盡頭的妹妹久美——松子的心魔,追求不到的愛,悲劇的起始之地。大家又唱起那首貫穿始終的歌謠,用那首象征着松子最美年華的童謠送她離開這個世界。

松子每一次奉獻都陷入更大的失望落入更深的深淵。松子死于孤獨,從很小的忽視養成了讨好型人格,願意為了一丁點的溫暖陪伴以及排他性的愛而非常卑微,全心全意付出,将人生所有的意義與希望都寄托在了别人身上。

故事完整且清晰易懂,叙事節奏平穩有序,雙線交叉不乏懸念,結構精巧且照應完整。叙事技巧上,不同人物講述劇情有重合但是不重複,反而交代清楚了前因後果。詳略得當,節奏有急有緩,比如有時通過音樂劇的方式快速交代劇情或交代複雜的人物心理,有時在細緻的環境中展開刻畫人物神情,有時又是點到為止的留白。

此處誇獎【主要在于架構+少量肌質】再加上本文第三段的誇贊【主要在于肌質】,基本把這電影各方面誇完了(可能我對剪輯、鏡頭語言、演員還欠缺描述)。

總之,這是融合了豐富且精妙的音樂舞蹈動畫話劇剪輯藝術的、受衆廣泛劇情清晰易懂的、藝術性和商業性兼具的電影,簡直是肌質與架構的完美結合。

【剛看完太上頭了所以全是誇誇,有什麼不足之處或者新的視角期待與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