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編劇是絕對的大拿,不僅豐富了劇情,還找出了令人驚歎的結構。兒子職業生涯的啟程恰是父親職業生涯的結束,父子倆這一趟旅程充滿了儀式感,既是兒子的成人禮——用兒子的旁白展現,又是父親光榮卸任的儀式——三段閃回展現,一旁白、一閃回,一展望一回望、導演分别用視覺和聽覺深入刻畫兒子與父親這兩代人的内心。由工作牽出責任心、父子情、家庭、人生,以及貫穿其中的生存環境,給人無限觸動與思考。大隊送信的社會認同展現鄉人傳統、五婆的空信表現艱苦的生存環境與人性選擇、陳好段落則是神來之筆,是新舊的交接點,(男女之愛)是人生的定點也是家庭的起點,子背父的家庭情是傳統中國人認同的價值終點。轉娃與侗族女孩則進入到民族文化反思的層面。信是情感的化身、收音機是新潮的标志、狗是身份與權威的象征。一個粉色的天空鋪墊,一男一女清晨圍着竈台做早飯,收音機裡的that‘s why美妙至極,一個碗“立體聲”就把陳好的形象刻進觀衆的腦海了。

被父親前兩段的回憶洞穿了心理防線,看見兒子與女孩歡舞,想起自己結婚的場景。被兒子背過河,想起兒子騎在自己脖子上的時刻。

影片啟發我思考成功的“一對多”的關系,一個簡單的事件對應着多種複雜的價值與關系,或者多個複合的事件對應一個核心命題,前者因情感的遞進深化與事件的簡單純粹而出人生況味,後者百川入海帶來情緒的震撼與長久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