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第一部》能夠憑借口碑讓票房逆勢上揚,過硬的制作水準肯定是功不可沒的。通過封神,我看到了中國神話史詩大片的巨大進步,尤其是電影工業水平的進步。

但我想,它離成為同類型影片的“标杆之作”還差一口氣。

這一口氣差在人物群像的塑造顧此失彼和劇情取舍的失誤。

...

最凸顯的問題,就是劇本平衡各角色戲份的掙紮。

封神裡出現的角色,大緻分為三個陣營:姬發和他身後的西歧+殷郊和除崇應彪以外的質子團所構成的正派陣營;纣王、妲己和崇應彪構成的反派陣營;以及申公豹、姜子牙、哪吒和楊戬構成的魔法npc的外挂陣營。
從思路上來看,《封神》有兩種叙事手法,一種是強調正反對抗,把重點放在姬發和纣王的對手戲上,通過纣王的昏庸暴戾來襯托姬發的英氣勃發。第二種是從強調神話史詩的方式,以姜子牙的視角切入故事,把封神榜作為故事的楔子,各方勢力角逐封神榜的過程來拍出神話故事的奇幻。

《封神第一部》選擇了魚和熊掌兼得的拍法。

...

然後就是劇情取舍失當的遺憾。

全片最關鍵的兩場戲,很可惜被删掉了。

一個是姬昌被“流放”回西歧的戲份。風燭殘年的老人抱着心愛的大兒子的“屍首”被折磨的神智不清瘋言瘋語,這是加深殷壽暴戾和證明姬發叛商最有力的佐證。但很可惜李雪健老師那段沒有台詞全是眼神的驚鴻一瞥被剪掉了……

另一個就是姬發和崇應彪河邊互搏的戲份。前一幕還在靈活閃躲追擊的姬發,一轉眼回到西歧時已經遍體鱗傷。中間發生的過程并沒有交代給觀衆。理論上來說,崇應彪其實就是一個小号的殷壽,姬發親手結果崇應彪應該是預示着少年可以獨當一面的裡程碑事件,也是姬發過年讨伐殷商王朝一件很好的成長任務。但很可惜……這一段也沒有在影院和觀衆見面。

這兩場戲的缺失,雖不能說傷筋動骨,但是的确流失掉了一部分精彩内容……

《封神第一部》作為烏爾善團隊籌備許久的一個大作品,承擔的起觀衆對它的期待。

但就像我反複強調的,呈現出來的遺憾還是折損了一些本應可以使這部影片更精彩更傳奇的情節。

所以《封神》尚未封神,續作仍留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