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is real
nothing is still
nothing is true
李安拍張愛玲有玲珑氣…我始終覺得愛情并不是一個真正的命題,尋找自我才是,無論是自我的投射還是渴望。王佳芝的決策并非愛情。我更願意用“看見”與“被看見”的視角解讀,王佳芝扮演破碎的英國夢,落魄千金的壓抑和戲角,被人簇擁着扮上妝唱一出,巧妙圓滑又勇敢…她演得最好,是因為她本身就有幾分家世,也因為她聰慧敏感卻又迷茫。這也很像《第一爐香》的葛薇龍…
這種落敗家世創造了王佳芝能夠取得易太太信任的氛圍,她對上流社會略知一二,别墅裁縫購物再到後續聽評彈,找飯店廚子,都是勾易先生的“勾子”,但如果不是王佳芝有過涉獵不會放得出,如果不是她機智有勇有謀也不會被易太太信任。但她又被抛棄了,父親遠走已結新歡,同為子女自己被放棄,她對這個上流社會并不熟稔,因此初次約會到後來都留下了口紅的印記。
家庭和亂世把她推向了同侪群體,但緊趕在開學前殺人和為所謂殺敵獻祭同學的身體和靈魂的荒誕又讓一切虛無。
殘忍的同學,微妙的異性侵占和同性嫉妒,無頭的革命,清醒的出賣肉身的妓女和出賣靈魂的特務,迷亂的性,所有混雜,那一刻真實的物質的光亮隻剩下了璀璨的粉鑽。
所以當它出現的時候,王佳芝感受到了一種詭谲的真實…
王佳芝又是決絕和勇敢的…無助的,迷茫的。
當時看完覺得李安拍張愛玲已經是我非常能知足的了,因為有七竅玲珑心,但鬼氣森森沒有拍出來,我想是因為原著易先生是殘忍的冷冽的偶,但電影裡易默成更多展現了他看見王佳芝剔透、倔強、單純和聲色的,亂世下垮塌牆壁下一滴淚珠,天涯呀海角呀覓知音中的人。人化開了鬼味。
“他對戰局并不樂觀。知道他将來怎樣?得一知己,死而無憾。他覺得她的影子會永遠依傍他,安慰他。雖然她恨他,她最後對他的感情強烈到是什麼感情都不相幹了,隻是有感情。他們是原始的獵人與獵物的關系,虎與伥的關系,最終極的占有。她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
我已經不記得看不看過《色.戒》的小說了,但太過沉浸在電影的情緒裡,就着配樂讀了一遍。但我對張愛玲熟悉。雨夜的巴士,車巅的樹葉,少女時代的片刻美好,遠去的父親寄人籬下的倔強,陰涔涔的女同學的嫉妒,聲色犬馬華服珠寶的絢爛和寂寞,和背棄信仰與祖國之人的生死愛欲…鋪開的一張天地巨毯是張愛玲的整個自我與世界。

急匆匆的原著,其實隻有王佳芝最後那一天。李安堪稱不動聲色又圓融海納地用細節和鏡頭構建了一個絕對完整的世界、人物和内核。這是重建。完美的改編。你看得到李安,但張愛玲又不是影子,并非如影随形而是一首激烈的探戈,舞曲。人性的複雜在電影裡展現得非常全面。

複雜意味着試圖理解一種行為背後的可能性。
我欣賞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