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些短評寫不下的亂七八糟的東西,不想做事時就會做一些像這樣摸魚的事。

這部裡導演沒有執着于對馬文才做過多描畫——他的外表俊美還是醜陋,有無才學,愛不愛英台,他為人是否卑劣……這些都是其他版梁祝故事中喜歡着重演繹的,而徐克把整部的重心放在愛情和門第的抗衡上(此前并不知道梁祝的故事發生在東晉,這可能也是以往該故事的叙述中常常被忽略的),在我看來馬文才也确非這對戀人所面臨的最大阻力。

徐克很好把握了東晉時期的重點問題,“門第”。(連“惟門第論”的“抗争者”梁山伯在自我介紹時也會說“我家是沒落士族”,當上縣令後還能被祝家家丁痛揍,足見當時門第有多被看重,而賢能在門第面前又是多麼卑微……)zgr婚娶向來重視門當戶對,東晉尤甚,何況祝家是會稽士族,還能通過聯姻攀上更高的枝頭,就更加看不上貧賤出身的梁山伯了。

印象最深的雨中山石下那場戲。英台走前向山伯告白,二人被大雨困在山石下,情動不已,梁山伯說“不管了,亂就亂吧”。這段愛的前途多未知多渺茫都不顧了,隻要當下還在愛。親吻到中途英台忽仰見洞外一座高大的觀音石像,二人驚起,用樹枝将觀音視線擋住,繼續相愛……

還記得李澤厚先生在《美的曆程》中這樣寫魏晉的佛陀世容:“它是包含各種潛在的精神可能性的神,内容寬泛而不定。它并沒有顯示出仁愛、慈祥、關懷世間等神情,它所表現的恰好是對世間一切的完全超脫。盡管身體前傾,目光下視,但對人世似乎并不關心或動心。相反,它以對人世現實的輕視,以洞察一切的睿智的微笑為特征,并且就在那驚恐、陰冷、血肉淋漓的四周壁畫的悲慘世界中,顯示出他的甯靜、高超、飄逸和睿智。似乎肉體越摧殘,心靈愈豐滿;身體愈瘦削,精神愈高妙;現實愈悲慘,神象愈美麗;人世愈愚蠢、低劣,神的微笑便愈睿智、高超……”

佛陀是多麼的秀骨清相,多麼飄逸自得,多麼超然世外啊,可它以外的悲慘人間,卻盡是凝重黑暗的色彩。清高啊,藝術啊,美的追求啊,沒事化妝抹粉比氣色,敞衣寬帶學風度,都是統治上層才擁有的自我标榜,下層貧民所求,滿載上層人意志投射和審美理想的佛陀不知能否滿足……

...
...
...

佛陀神情給我的感覺不得不說與高貴美麗的單玉婷(祝夫人)非常相像。輕視,窺看,和不可言說的笑意。祝夫人明明洞察事實,卻自持一番決斷,不願放開女兒。替英台做下自認為最好的決定,卻也并不是真正愛她的體現,隻是自私又強硬地将自己的影子投射到女兒身上。她選擇了做一個自恃聰明,傲視一切的女人,野心大到要掌控别人的人生,面對這樣一個單玉婷,若虛想必也肯定是會放下的吧。(祝父就不論了,根本都不關心女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