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聲因債務壓力,從婚禮行業轉向殡葬行業,用現代經營理念來對待顧客。
文叔是他的前輩搭檔,堅守傳統思想,不滿意道生的行為方式。
直到兩人公共處理過幾次工作,都意識到“破地獄”儀式不僅是超度亡靈,也是超度生者,兩人互相理解,彼此思想融合。
文叔的女兒從小被父親重男輕女思想束縛,雖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獨立女性,認為自己與男性沒有區别,但還是因無法得到父親的認可而痛苦。
文叔的兒子則因為從小被父親強迫做不喜歡的工作而選擇逃離,移民澳洲。
文叔中風癱瘓,兒子不管,女兒承擔起照顧父親的責任。
在這個過程中文叔意識到自己對兒子和女兒的傷害,臨死前寫下遺書,破除了封建傳統,讓女兒給自己主持儀式。
道聲也在從業過程中認識到生命是一場旅程,重在享受過程,因此從一開始不同意妻子生下孩子到願意接納新生命。
最後就是“包餃子”,每個人都實現了與自己、與世界的和解。

個人感悟:
1。作為文藝片,對于生死觀的表達過于膚淺,無非是“鼓勵生死豁達,尊重死者也尊重生者,生者要繼續好好生活”的主題。沒上升到文藝片該有的正确的人文關懷。
2.作為想表現“女性所受壓迫與反抗”噱頭的電影,爹味濃的要命,女性要的平等不是回到50年代那種”讓女性和男性一樣“的平等!她明明可以做一個不care傳統封建思想的真正獨立女性,而不是最後被封建父權“包容和原諒”就感恩戴德。
3.作為電影,食之無味,棄之不可惜,沒什麼可看的。
不知道為什麼那麼高的分還拿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