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事、火炮、外援,都毫無意義,除非每個士兵都清楚,他,正在保衛國家。”

那麼同樣可以說:宏大的音樂、精緻的場面、養眼的演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個傳記導演知道,如何删繁就簡、事半功倍,畢竟鮮少人物的生平能由始至終跌宕起伏,而觀衆的“胃口”也是有限的。

關于這點,AK47當然是偉大的,卡拉尼什科夫當然是偉大的,遺憾的是,這部電影似乎難以稱得上同等的偉大——無論是大量臃腫的鏡頭,還是混亂的節奏張馳、單調呆闆的人物刻畫。難以消化,更遑論可口。

“偉大天才的阻力從來來自外部,而身邊人隻需要鼓勵幫助,偉大武器便會唰地憑空出現,終于得到了大人物的賞識,随即調任升遷雲雲”,這套乏味的叙事邏輯,電影整整重複了三次。

導演似乎以為,念幾句家書就是思鄉成疾,糾察官的懷疑就是歧視貧農,至于結尾總結的“保衛祖國的決心”?你是說他遇挫後自暴自棄要上前線,還是說他在戰争勝利後第一個擔心失業?

我看還不如讓演員唱首喀秋莎來得有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