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一條鲶魚攪翻了一池春水

...

文:火神紀

  記得上次讀完《三體》曾經有過類似的感受,就是沉浸在當下情況中,無法脫離,甚至不想脫離,一直沉浸無法消退,甚至對其它的小說有一定時段的自我抵制,讀不進去或者不想讀進去,所以讀完《三體》之後,我大概有幾個月的時間不想去讀别的書,我放任自己沉溺在那個氛圍裡,很享受那個過程,我甚至覺得,讀完書之後它帶來的後勁,也算是一部文藝作品的一部分。

  隻是,能達到這樣水平的文藝作品很少,很少。而這一次的《繁花》,雖然是不同類型的文藝作品,但是它似乎也帶給了我類似的官能感受。看《繁花》收官的前夕,看到《大江大河之歲月如歌》幾乎同時上線,但是我發現,曾經我也無比喜愛的《大江大河》系列,就算它是原班人馬歸來拍的這第三部,我竟一時之間也找不到去看它的興緻。

  最優秀的文藝作品必須具有這樣的排它性,當你看完或者讀完一個文藝作品的時候,你會全身心地投入到該作品給你制造的時空裡去,而它的震撼性在于這個過程之中完全地把你給吸進去了,而你不僅不對這種沉浸排斥,甚至很享受,以至這個過程結束了之後,你依舊不想從裡面抽離出來。這種感受最深的,就是《三體》小說帶給我的,并且它的後勁,竟能持續幾個月之久。

  《繁花》也帶給了我類似的感受,至少在當前,我似乎還無法去投入另外的文藝作品裡去,昨天我也點開了一集《大江大河》,但是确實,我看不進去,緩一緩,先緩一緩。

  我寫過幾部王家衛的電影影評,我可能算不上是王家衛的死忠粉,但是作為一名香港電影的資深影迷,可能都躲不過王家衛。非死忠粉,但是我依舊喜歡王家衛,極具個人風格的影片,能把個人的風格化做得如此極緻并且不讓人覺得讨厭甚至讓一衆的文藝青年都十分喜愛的王家衛,絕對是香港電影最黃金時代裡的一塊閃閃發光的黃金。

  我其實沒有想過,出片幾乎是全世界最慢的導演之一,幾年磨一劍拍一部電影的王家衛,竟然會跑到上海來拍一部連續劇,在我的認知裡,似乎不存在這樣的選項,所以當我知道這部劇的時候,最吸引我的,其實是王家衛。一位對影像那樣有追求的導演,一位講故事如此天馬行空的導演,劇集裡的海量鏡頭光影對白,他會如何去做呢——不敢想像,無法想像。果然,後期看主創采訪說好多鏡頭是拍了幾十條之後,導演才說過,可想而知這樣的一個團隊,拍出來的會是怎樣的作品。

  内娛拍劇,常常是四五六機位全方位地拍,最後再做取舍剪輯;但是王家衛這次拍攝依舊堅持用單機位,并且連續幾條幾十條地拍,這種創作氛圍,基本上是把演員的所有都一次性地榨幹了,也可想而知這部劇,會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近年來網絡上流行一個詞,叫孤傲。看看這部劇,也許就理解了何謂孤傲了。放眼當前看過的許多劇,這部劇,絕對稱得上是一個孤傲的存在。繁花似錦終凋零,一地頹殇——2024元旦,内娛的一池春水,被王家衛這條鲶魚,攪得天翻地覆了。

  王家衛給我的印象,第一個是審美在線,他的構圖與光影,他的很多電影,幾乎是随手截圖都是極美,當年他與杜可風放在全世界的影史上,幾乎都是教科書級别的存在;第二個是王家衛對于演員的調教,也是非常可靠的,看他手上調教出來的影帝影後最佳男女配最佳攝影最佳配樂等等,對照這些藝人在别的作品裡的表現,常常會覺得,他們在王家衛作品裡的表現更加可圈可點;第三個印象是,王家衛的叙事并不喜歡循規蹈矩,所以他的影片常常能帶給我出乎意料的驚喜。

  基于這三個印象,這部劇集沒看之前,期待值其實已經拉滿了。當然,期待值拉得太高容易有另一個問題,就是會不會因為期待值太高,反而容易出現高開低走口碑塌房的情況。好在,王家衛終究沒叫我失望,從現在的口碑發酵來看,《繁花》不僅沒有高開低走反而高開高走,連一直都孤傲的官媒都贊賞它說,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一直會是孤品級别的作品存在——當此一贊,很難得。

  回到這部劇集上來,我們再來看這三個印象。

  先說審美在線,這部劇的構圖,王家衛鏡頭下的這些人物,劇中的服道化,其整體展現出來的鏡頭美感,時時都讓人有種在看年代大片的即視感,反觀當下的種種劇集,你會開始感覺到一種非常粗糙的粗粝感,好像在一個一元店裡看慣了形形色色的一元商品,突然在角落裡看到一顆真正的鑽石的那種驚喜。

  再說演員的調教,劇中的老戲骨遊本昌老師、董勇老師、吳越老師等這種級别的演員自不必說了,青壯年的胡歌、馬伊琍、辛芷蕾等等之前皆有作品存世,其實對他們也基本不會有太大的失望;真正讓人驚歎的是唐嫣、範湉湉、鄭凱、Papi醬、範志毅等等這些人,他們的表現與他們在另處的表現可謂天壤之别了。

  再說述事,可能是因為這是劇集,所以王家衛這次多少有些收斂了,所以這部劇的節奏其實挺快,按我之前看電影的節奏來看,它的節奏比一般的國劇要快不少,這就讓我們這種已經習慣了電影的影迷無比的驚喜,這部劇其實廢話極少,幾乎全程緊湊。

  人物的塑造來看,大到寶總、爺叔、汪小姐、李李、玲子這種大角,還有像夜東京三人組的陶陶、菱紅和葛老師,又或者黃河路上以盧美琳為首的老闆娘小團體,甚至是小販景秀和小閨蜜三人組,還有27号外貿公司的金科和梅萍,和平飯店的電梯操作員爺孫,以及外地的小甯波和葛老闆等等……整劇看下來,你會發現這些或重彩濃墨或輕描淡寫的所有人物,幾乎個個飽滿,沒有半點面譜化,就像你身邊的每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熟人一樣。

  所以,為什麼我前面說,看完劇了依舊無法從裡面抽離出來,可能是因為所有的這些人物的塑造過于飽滿,飽滿到我們就像是90年代的上海人一樣,坐在景秀一樣的小窗口裡,看着這黃河路上的繁花綻放,看到最後荼蘼凋零,我們能完全融進去做一個旁觀者,這是大部分的文藝作品無法做到的。

  劇集開始前段,剛剛開張的至真園,第一次終于去了至真園吃幹炒牛河的寶總離開的時候,老闆李李給寶總送了一個禮物,一條鮮活的鲶魚。劇集的後面點了這條魚,說的是鲶魚效應——三文魚因為長途運輸容易缺氧,于是運魚的漁民會在三文魚群裡放一條鲶魚,因為鲶魚生性好動嗜肉,所以它會攪活了整池的三文魚。

  劇裡的三文魚,指的是股市裡的寶總艦隊,黃河路上的老闆娘們,以及27号裡的按部就班,而劇裡的鲶魚,是來勢洶洶的強總,是改變黃河路生态的李李和跳出按部就班的汪小姐。

  換個角度看,王家衛何嘗不是來勢洶洶的鲶魚,把整個内娛的春水攪了個天翻地覆。記得我們最近見證過的鲶魚效應,是我們打開了國門放進了特斯拉,而後激活了整個汽車産業鍊的瘋狂;那麼這一次,王家衛這條鲶魚,能不能把内娛的這池安逸的三文魚群,給激蕩一下呢。官媒說這将是長時間裡的一個孤品,我的看法可能相對樂觀,但是這部劇,确實是刷新了國産劇集的許多方面的上限,是的,我們原來喜歡這樣的劇集,不是我們不懂欣賞,而是我們無人選擇。

  以上。2024年01月12日,農曆臘月初二,14:3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