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輝兔的影音雜貨鋪公衆号)

《彷徨之刃》根據東野圭吾同名小說改編,之前已有日版和韓版,口碑和評分尚可。此次由王千源、王景春、齊溪、張宥浩等人出演國版,其實在尺度上是非常受限的,畢竟涉及未成年犯罪,剛好近期還有真實事件上過熱搜,觀衆會對電影有更加明确的期待。

估計觀衆們也明白,期待根本不可能實現。王千源飾演的父親李長峰,想殺盡未成年兇手為女報仇,不說是否有别于原著,單從希望成真可能會引發負面傳播這點,電影就審核不過去。

...

韓版沒把結局改成以暴制暴複仇成功,父親眼見殺人無望,留下一句“我不能和這個惡魔呼吸同樣的空氣!”便選擇自殺。日版父親是被警員擊斃的,引出一句“未成年、父親、警員,都是殺人兇手,還要分成能被原諒和不被原諒的人嗎?這樣區别對待,真的好嗎?

由此可見,案件隻是抓手,這樣意難平的結局,更适合借由談論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保護。如果導演和編劇膽大一點,向法律界定方面延伸一下,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但那是未知數。

國版劇情的内容創新,其實也是有亮點的,比如兇手謝宇的父親在警局推卸責任的時候,被另一名受害者父親打了,并說出盼着李長峰能成功之類的話。還有警官梁軍回憶起十年前,三名不足十四歲的未成年殺人後,問他判不判刑的畫面,都是思想和情緒很好的推進器。

...

房東無論出于同情還是正義,選擇幫李長峰隐藏行蹤,還開車載他找人。以及梁軍在後期抓捕李長峰時,開槍射擊故意打偏,這些不是沒有任何鋪墊的行為。

李長峰腳踩謝宇的時候,一群警察包圍着他,可他依舊選擇了開槍,隻是精神狀态不佳也沒有瞄準,打壞了謝宇的一隻眼一隻耳。即便如此,李長峰也超越了日韓版的結局不是嗎?至少他敢開這突破尺度的一槍,評分就不應如此之低。

...

李長峰還是死在了小警員的槍下,他最終沒有等到小芊案的審判結果。謝宇犯有非法持有毒品罪、強迫他人吸毒罪、強奸罪才判了十五年。這裡其實有個點沒有提,如果小芊是被強奸緻死會判重刑,注射過量毒品緻死會判得更輕,這是李長峰絕對不能接受卻無法改變的事實。

不止如此,字幕裡顯示,給李長峰發定位信息的人是阿誠的父親,被判拘役六個月。在日版裡,發送信息的人可是警官本尊,屬于知法犯法的存在。